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 )。
A.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B.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C.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D.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2.庞丽娟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对幼儿的同伴社交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社交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 )。
A.容易型
B.困难型
C.缓慢型
D.一般型
3.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
A.教师与儿童的关系
B.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C.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D.家长与儿童的关系
4.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 )和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A.幼儿的特长
B.幼儿的智力
C.幼儿的社会性
D.幼儿的能力
5.帕顿的研究数据表明,2~5岁,协同、( )游戏的数量在上升,而独自游戏、旁观和无所事事的行为在下降。
A.角色
B.象征
C.合作
D.平行
6.个性的调节系统以( )为核心。
A.需要
B.动机
C.理想
D.自我意识
7.个性倾向性的基础是( )。
A.信念
B.需要
C.兴趣
D.内部动机
8.亲子关系是一种( )。
A.血缘关系
B.心理关系
C.情感关系
D.家庭关系
9.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
A.胆汁质的儿童
B.多血质的儿童
C.粘液质的儿童
D.抑郁质的儿童
10.幼儿出现了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是在( )岁左右。
A.2
B.3
C.4
D.5
1.C【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2.D。
3.A【解析】师幼关系是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4.C【解析】幼儿德育的目标主要是萌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等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勇敢、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就要求德育内容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发展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5.C。
6.D【解析】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个性调节系统的核心,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
7.B【解析】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8.A【解析】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可以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
9.D【解析】抑郁质类型的幼儿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情绪反应深刻、持久,但不表现于外,具有内倾性。
10.A【解析】幼儿2岁左右,随着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