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这一节需要“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直的条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才能综合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统筹各种资源.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对教育活动的一种价值取向,内含着教师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及其对教育需求的认识.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师德对实施整体改革、实施对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努力造就能够带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把教育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现行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一般的学习能力和特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 的培养、学习需要的满足、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态度的端正。这些都要渗透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中,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堂课,乃至每一个环节。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新课程改革当中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要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结合各门类课程特点,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真正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学,不教学生如何学习。是影响教学质量深层次的问题。因 此。判断教育者有没有掌握素质教育的方法,就要看教育者是否能够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在教育者的帮助下学习者是否学会了学习。只有当学习者主动学习,又学 会了学习,才能表明教育者掌握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表明教育者所采用的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必须切实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从根本上还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