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为了方便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编有二十四节气歌,其第三句为“秋处露秋寒霜降”,其中“处”的意思为(  )。

  A.秋季结束

  B.正当秋季

  C.霜降之际

  D.夏季结束

  【答案】D

  【答案解析】“处”为“结束”的意思,“处”即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意为夏天即将结束。因此本题选D。

  2.泼水节是我国哪一个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

  A.彝族

  B.傣族

  C.瑶族

  D.珞巴族

  【答案】B

  【答案解析】泼水节是我国傣族最重要的节日。本题选B。

  3.两河流域是古代巴比伦王国的发源地,其中两河是指(  )。

  A.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B.印度河和恒河

  C.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

  D.长江和黄河

  【答案】A

  【答案解析】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古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两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因此本题选A。

  4.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

  B.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C.教育部门

  D.学校

  【答案】A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因此本题选A。

  5.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地位。

  A.从属

  B.被动

  C.主体

  D.主要

  【答案】C

  【答案解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参与性为前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6.“而立之年”指的是(  )岁。

  A.20

  B.30

  C.40

  D.50

  【答案】B

  【答案解析】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本题选B。

  7.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法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B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因此本题选B。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的特征?(  )

  A.强制性

  B.免费性

  C.普遍性

  D.基础性

  【答案】D

  【答案解析】义务教育具有三个特征:强制性;免费性;普遍性。因此本题选D。

  9.下列选项中(  )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维果斯基

  D.奥苏伯尔

  【答案】A

  【答案解析】教师观是指教师对自己教育者身份的认识和基本的态度。“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认为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的学习围绕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来进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

  10.留白是我国古典绘画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指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以营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之境。这一理念体现在教育中,要求教师(  )。

  A.把任何道理都对学生说透、说尽

  B.对学生放之任之

  C.留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

  D.抓紧课堂,放松课外

  【答案】C

  【答案解析】留白,即故意留有一定空白,留有一定余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千叮咛、万嘱咐,把学生逼得太紧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相反,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晾一晾”,留一个缓冲的余地,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