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作业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作业这个部分,直接体现了试讲的完整性,因此我们在讲课时必须要重视这一部分。作业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它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的作业技能关系到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完成作业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知识本身不成型,通过梳理归纳才系统化:能力本身不好量化,通过有序的训练才显露其发展轨迹。这种有计划、有条理、成体系的训练过程就是系统化作业,它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能让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习惯训导得更好,能力形成得更全面。

  二、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作业选择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颖内容或活泼形式,会使学生“胃口大开”,变“不敢”为“要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针对性原则

  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一般来说,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才是完整的,教学内容才是统一的。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设置作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对作业的表达形式、目的、内容、要求不同。作业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有个性的作业,以最终实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理想。如上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后,依据学生兴趣的差异,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不感兴趣的一些的学生只是了解歌曲会唱、会听,而感兴趣一些的学生则要求对歌曲进行鉴赏。

  四、开放性原则

  作业设计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学生作业应从书本中走出来,从题海中走出来,走向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从学科作业封闭型走向整合作业开放型。新的课程环境要求大部分作业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和实践,作业答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五、灵活性原则

  作业的形式要新颖灵活,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手写作业外,应是当地运用口头练习(复述、讲故事等)、表演练习(小品、话剧等)、实际操作(课外实验、观察、测量、制作等)等多种作业形式。

  六、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层次性。做到“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的好,后进生吃得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