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亦称标准化面试或回答规定问题,是按照预先设计的一套包括各种测评要素在内的试题向考生提问,根据考生的回答,给出考生在各个测评要素上的得分的一种面试方式。
在结构化面试中,各个测评要素得分的总和就是考生面试的最后成绩。面试中,一个题目一般包括几个测评要素,考官不是按照题目打分,而是按照考生在回答问题中反映出的各种能力(也就是测评要素)打分,最后将所有测评要素的得分相加得出考生的面试分数。
结构化面试试题的类型主要有:
A.专业知识类
这类问题很多都是针对所报专业。例如报考中学语文的老师有可能会遇到文言文的背诵,报考高中物理老师的考生可能会遇到关于高中物理理论的相关题目。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在复习报考的专业时更加细心、全面,同时还要关注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表达能力。
B.教育相关理论类
这类题目大多都是对教育学中的相关技能的问题,比如谈谈如何上一节好课。另外就是对教育现象的分析,例如,如何看待教育公平。这些题目很多都和教育理论中的案例分析和论述题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考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尽量全面的说明自己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同时又能有逻辑的表达出来。
C.其他类型的题目
这些主要包括考官对考生经历、工作、家庭等关于个人基本情况的询问,主要的意图是对考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能测查考生的逻辑和表达能力。另外就是主考官随意的询问考生对社会现象、相关政策的理解。
②非结构化面试
考生在试讲或说课完毕以后。考官会针对考生的相关演示进行随机提问或者追问,考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这个过程叫非结构化面试。提问内容包括师德修养、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和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等。从考生的角度看,非结构化面试更能考验应试者应对考场压力时的表现。这种随机性的提问(或追问),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考官的角度看,采取这种方式的面试,能够更全面考察考生,可以有重点地获取更多的信息,反馈迅速。但与结构化面试相比,这种方式缺少一致的判断标准,考官主观性主导占取比例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