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已经结束,考后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请大家及时关注文都教师考试网,获取更多资讯。

  初中物理《密度》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物理《密度》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杯水、一杯酒精、铜块、铝块。提出问题:

  1.如何区分一杯水、一杯酒精?

  2.如何区铜块、铝块?

  通过颜色、气味、软硬度等区分。

  教师:如何区分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学生疑惑)

  教师总结: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时,可以根据物质的另一种特性来区分它们,我们这一节课就要探究这种特性——密度。

  环节二:建立概念

  1.提出问题、猜想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验证呢?

  2.设计实验

  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1)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3)实验方案要注意什么?

  (4)记录哪些实验数据?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为了降低难度,提供的圆柱体的体积已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记录数据,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收集数据。

  4.观察数据,分析论证

  圆柱体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

  让学生描点作图找规律。

  图像为一个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一定,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5.评估

  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实验设计是否有不合理之处?(不具有普遍性,应该再测一种其他物质,看是否同样符合规律)

  (2)描点作图为什么有的点不在直线上?

  让学生用铁块再次进行上述实验。(可简略一句带过)

  (过渡):物质不同,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这就说明这个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引进了密度这个物理量。

  物理意义: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其密度也不同。

  环节三:巩固提升

  1.一桶水与一滴水的比较,谁的质量大?密度呢?说明了什么?

  环节四:小结作业

  提问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并且让回去收集和思考密度在生活、生产中又哪些应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这个实验中,你采用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你认为学生在实验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参考答案】

  由于是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探究实验,我认为学生可能存在如下问题:

  1.实验设计不够全面,会出现不合理之处;而且各个小组实验方案差别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的辅助。

  2.这个实验学生容易忽略结论的普遍性,只用一种物质做实验就得出结论。这里还需要老师强调;

  3. 学生描点画图难免出现误差点,有的学生会连成折线。所以这里需要跟学生明确误差的问题,作图体现的应该是一种概率。

  2.密度的概念是通过什么方法定义,你还能举出一些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吗?

  【参考答案】

  密度概念是通过比值法定义的。如密度、加速度、电阻等等。这类概念一般来说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事物的特性,这些比值的大小是由事物本身的属性决定的,而与比式中的各量无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比值必然是一个恒量。速度、功率、电阻,高中要学的电容、场强等概念都可以用比值定义法予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