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某教师进行“鸟”的概念教学中,列举出“企鹅、麻雀、鸵鸟”等实例。该教师运用了( )方式来进行概念教学。
A.同位概念
B.变式
C.反例
D.以上三者兼有
42.人类具有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力求维持自己观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这一观点来自( )。
A.认知失调理论
B.人际关系平衡理论
C.认知发展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43.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在( )水平。
A.自我中心
B.权威
C.前习俗
D.后习俗
44.“为了赢得社会地位”的学习动机属于( )。
①附属内驱力 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③内部动机 ④外部动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5.某小学六年级(1)班举行“我心中的祖国”作文竞赛活动,根据班级活动目标和功能划分,这是属于( )类型的班级活动。
A.个性发展、社会适应
B.学习提高、综合实践
C.思想道德引领、个性发展
D.思想道德引领、社会适应
46.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能力,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内容包括( )。
A.个人信息、群体信息、成长家庭背景
B.学习态度、同学关系、父母社会关系
C.个人信息、校园舆论、学生的家庭地位
D.身心素质、个人微信、成长家庭背景
47.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的构成表述正确的是( )。
A.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
B.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积极分子组成
C.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主任、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
D.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任课教师、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
48.班级危机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危机预设、( )、危机善后等五个阶段。
A.危机发生、危机控制、危机确认
B.危机控制、危机发生、危机确认
C.危机防范、危机发生、危机控制
D.危机防范、危机确认、危机控制
49.明确的目标是班级管理的指南,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把班级打造成“四个共同体”,即学习共同体、文化共同体、( )。
A.心理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
B.精神共同体和活动共同体
C.精神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
D.发展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50.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活动中传递信息的中介,能够使教学信息传递更加标准化。教学媒体包括存储、呈现、处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理载体和承载教学信息的( )。
A.符号载体
B.社会载体
C.信息载体
D.物质载体
51.微信、QQ、E-mail、Blog等( )作为社会协作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有助于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形成与发展。
A.教育性软件
B.搜索性软件
C.社会性软件
D.网络性软件
52.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强调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发展理念是( )。
A.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和谐
B.创新、绿色、开发、协调、共享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协调、绿色、公平、民主
53.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以下关于“关爱学生”不正确的论述是( )。
A.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B.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C.严慈相济,做学生的严师良友
D.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4.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的师德规范是(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A.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
B.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C.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D.爱国守法、勤恳敬业、热爱学生、作风正派
55,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基本方式有反省与慎独。教师要做到慎独,就要在独处时警醒自己行为不能越轨,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小德为大德,为此,要求教师正确对待( )。
A.“隐”与“微”
B.“独”与“微”
C.“隐”与“小”
D.“独”与“小”
56.外在道德要求与个体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即( )之间矛盾的基本表现。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中介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D.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
57.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四个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其中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 ),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
A.标志
B.关键
C.中介
D.基础
58.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德育大纲》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要求要培养初中学生“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发展高中生“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这说明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 )。
A.道德思维能力
B.道德意志能力
C.道德控制能力
D.道德体现能力
59。德育原则是德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以下表述能反映因材施教原则的是( )。
A.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C.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讷于言而敏于行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0.每年清明节某校都要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举行清明扫墓活动,瞻仰革命先烈。该校采用的德育方法属于( )。
A.榜样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情景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41.【答案】B。解析: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示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使事物的本质特征保持不变。进行“鸟”的概念教学中,企鹅、麻雀、鸵鸟都是鸟类的不同表现形式,是运用了变式来进行教学。
42.【答案】A。解析: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比如,新出现的事物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不一致,或者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等,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这种观点来自认知失调理论。
43.【答案】C。解析: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和相对功利取向两个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和遵守法规与秩序定向两个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和原则或良心定向两个阶段。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所以是前习俗水平。
44.【答案】D。解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了赢得社会地位”属于外部诱因,所以也是外部动机。
45.【答案】c。解析:班级活动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班级活动目标和功能可以分为:(1)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2)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3)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4)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思想情感、健康的心理素质。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清明祭扫活动、主题演讲等。这类活动重在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某种情感,在参与活动后更要表现出与这种情感相应的行动。个性发展类活动主要是充分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特长优势、发掘自身潜力而开展的活动。例如作文竞赛、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等。在展示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自己优势的同时,学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举行“我心中的祖国”作文竞赛活动既属于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又属于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
46.【答案】A。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对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其中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都属于个人信息,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属于群体信息,个体的家庭主要是指家庭背景。
47.【答案】A。解析: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
48.【答案】D。解析:班级危机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引发的危机,二是来自频发的校园公共安全危机,三是来自班级内部的突发事件而引发的危机。班级危机管理过程一般分为危机预设、危机防范、危机确认、危机控制和危机善后五个阶段。
49.【答案】C。解析: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即学习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
50.【答案】C。解析: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活动中传递信息的中介,能够使教学信息传递更加标准化,教学媒体包括存储、呈现、处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理载体和承载教学信息的信息载体。
51.【答案】C。解析:社会性软件是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之上的应用软件,其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常用的社会性软件有Blog、QQ、微信等。
52.【答案】C。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完善发展理念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3.【答案】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对关爱学生的要求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书育人中的要求。
54.【答案】B。解析:现今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8年9月,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55.【答案】A。解析:慎独指的是在一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守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去行动,不做坏事。能否慎独,直接关系到教师劳动的质量。若想真正做到慎独,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隐”与“微”。正确对待“隐”,就是要在自己一人独处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做出不合乎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来。正确对待“微”,就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做起,积小德为大德。
56.【答案】D。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矛盾,是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之间矛盾的基本体现。
57.【答案】D。解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构成品德的四要素,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
58.【答案】A。解析:思想品德课在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思维能力包括道德推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决策能力以及道德抉择能力。思想品德课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意味着借助理性的力量,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及道德规范,在社会实践中面对具体的道德情景能进行道德推理,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实践道德活动。题干中“辨别是非”“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说明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59.【答案】B。解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意思是老师善于一步步地诱导,用丰富的文献教我博学,又用一定的礼仪来约束我的行动,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意思是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看仔细他的心安于什么情况,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意思是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所以B选项反映了因材施教原则。
60.【答案】B。解析: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锻炼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方法,因为道德自身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清明节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举行清明扫墓活动,瞻仰革命先烈属于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是锻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