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 教师资格考试 报名已经结束,笔试安排在2016年3月12日进行,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战2016教师资格考试,文都教师资格考试网为考生准备了教师资格证各科考试知识点、真题实战以及模拟练习,希望能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第五节 幼儿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指的是人类的各种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所发生的有序而相对持久的变化。儿童认知的发展是指儿童期获取知识的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发展过程。

点2:幼儿感觉的发展

  点2.1感觉概述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讲台,它具有色、形、凉、滑、硬等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也反映我们机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和状态。如我们可以感觉到身体的姿势,四肢的运动,以及自身的不舒服等。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肌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

  点2.2幼儿感觉的发展

  1.视觉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有人认为,年龄越小,视力越好,此话对幼儿来说,并非如此。对4~7岁幼儿视敏度进行调查,测量幼儿能看出某同一圆形图上缺口所需的平均距离。不同年龄的幼儿,结果是不同的:4~5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10 m;5~6岁则为2.70 m;6~7岁则为3 m。可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视觉敏锐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5~6岁与6~7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4~5岁与5~6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很大。

  (2)颜色视觉

  据实验研究,幼儿的颜色视觉发展有如下特点:

  幼儿初期(3~4岁)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和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5~6岁),不仅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2.听觉

  (1)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的幼儿感受性高些,有的则低些。这种个别差异并非天生不变,实际上,幼儿的听觉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不断发展的,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完善。据研究,儿童在12~13岁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8岁比6岁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几乎增加一倍。

  (2)言语听觉

  幼儿辨别语音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别本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尤其注意“重听”现象。“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这种现象往往为人们所疏忽,但“重听”对幼儿言语听觉、言语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都带来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3.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婴幼儿的触觉主要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

  (1)口腔探索

  1岁前,尤其是手的活动形成之前,口腔探索实质上是婴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2)手的探索

  真正的手的探索活动大约出现在婴儿出生5个月左右,而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使婴儿手的探索活动更加准确。积极主动地触觉探索是在婴儿7个月左右发生的。手的探索是继口腔探索之后婴幼儿的重要的学习方式。

  点2.3感觉的规律

  1.适应现象

  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作适应现象。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刚进入幼儿园活动室,有时会闻到一股空气污浊的气味,而长时间在活动室内就不会感觉到空气污浊。

  2.对比现象

  统—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作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分为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先后对比是同—分析器所产生的前一感觉和后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为幼儿准备膳食要考虑味觉的对比现象。同时对比是同—分析器同时产生的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灰色的图形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就显得比较暗,而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就显得亮一些。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器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具有重要意义。

  3.联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4.感觉的补偿作用

  某种感觉缺失后由其他感觉加以弥补的现象。比如盲人的听力一般都特别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