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已经尽在眼前了,考生们现在是越来越紧张,不知道自己复习的如何,为了检验大家的复习成果,小编给考生们整理了笔试备考方面章节练习题,大家可以测试一下,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各位考生笔试顺利通关!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语文近代化的标志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  )。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学务纲要》

  D.《通儒院章程》

  2.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学校课程的标志是在(  )中规定的。

  A.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B.1907年公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C.1923年的《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D.1923年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

  3.小学教科书淘汰文言文,改为白话文始于(  )。

  A.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B.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

  C.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

  D.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4.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是(  )。

  A.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B.1907年公布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C.1923年颁布的《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D.1923年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

  5.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D.生活化

  6.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评估中应(  )。

  A.以定量分析为主

  B.以定性分析为主

  C.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主

  D.以综合分析为主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作用

  8.新课程建议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目标的设计的着眼点是(  )的整体提高。

  A.发展语言能力

  B.文化品位

  C.语文素养

  D.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小学语文在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  )。

  A.识字写字

  B.口语交际

  C.阅读

  D.写作

  10.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第二、第三学段的学段课程目标对写作的要求为(  )。

  A.写话

  B.写段落

  C.习作

  D.写记叙文

  11.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坚持(  )阅读,鼓励(  )阅读,推进(  )阅读。

  ①赏析性②民主性③批判性④探究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③

  12.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A.拼音认读能力

  B.识字写字能力

  C.汉字认读能力

  D.汉字书写能力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寥廓游目聘怀励精图治杀一做百

  B.祸祟变换莫测察言观色匪夷所思

  C.嘉奖少安毋躁声名狼藉言简意赅

  D.端详惹是生非色厉内荏始志不渝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次校园网络建设,我们尽管想尽了办法,但还是屡试不爽,不得不推迟开通时间。

  B.明园古柏,恬静幽雅,却弄得遍地垃圾,污水横流,大煞风景,实在是焚琴煮鹤。

  C.有些消费者盲目崇洋,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宁愿出高价也要买进口货。

  D.为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50多岁的老王也在刻苦学习和钻研计算机技术,大家都夸他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B.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C.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至八年至十年,所以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16.对下列一段话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向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灰色调,造出黄昏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门,逃走时还在窗上留下了脚印。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风的特点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风的顽皮、可恶和无孔不入的特点

  C.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长度与句式风格很相近

  D.几种修辞手法结合得自然和谐,恰到好处,共同突出了风的特点

  1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18.语文老师在讲述《静夜思》的时候,通过给大家播放了一些关于月亮的图片导入课程,这属于(  )。

  A.温故知新导入

  B.直观导入

  C.趣味导入

  D.悬念导入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于老师在教“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句话时,一学生问“万万等于多少”,结果引来哄笑。有学生说:“万万就等于亿。”于老师随即追问:“既然如此,为什么用‘万万’而不用‘亿’?”沉默了片刻,有学生认为,用“万万”听起来更响亮,而且“万万”好像比“亿”多。他的回答又引来一片哄笑。但于老师当即予以肯定:“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复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大家都用钦佩的目光看着那两个学生。

  问题:请就此教学片段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秋天是美的画意,情的诉说,漂亮极了。蔚蓝色的天幕,在阳光照射下,那紫边镶金的彩云,夹着如雪的棉朵,在空中飘荡。似峰峦叠嶂的群山;如草原上滚动的羊群;似牧场里追逐的奔马……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如果说日月轮回的四季是一幕跌宕起伏的戏剧,那么秋天就是戏剧的高潮。

  本学期,综合活动课的主题是“走进秋天”,目的是让同学们热爱秋天,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问题:请就“走进秋天”这一主题设计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过程。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讲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

  问题: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三、教学设计题

  1.(2013年真题)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海底世界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大约有三万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速度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海底有高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的生物。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问题:

  (1)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2)如指导中学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泛、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个口语交际的案例。

  3.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平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di)。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zhao)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yi)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ding)沸(fei),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guan)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hao)浪吼(hou)。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hui)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问题:

  (1)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2)如指导中学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阅读环节。

  4.(2014年真题)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第一章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语文开始独立设科。这是我国语文近代化的标志,意味着语文学科开始创建自己独立的教学体系。

  2.B【解析】1907年公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里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学校课程。

  3.C【解析】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将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文(即白话文),之后通令全国,自此,小学教科书淘汰文言文,改为白话文。

  4.C【解析】1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5.C【解析】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B【解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所以在对小学语文学科进行评估时应以定性分析为主。

  7.C【解析】题干是指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8.C【解析】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9.A【解析】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10.C【解析】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1.D【解析】阅读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1)坚持民主性阅读;(2)鼓励探究性阅读;(3)推进批判性阅读。

  12.B【解析】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13.C【解析】A项“聘”应为“骋”;B项“换”应为“幻”;D项“始”应为“矢”。

  14.B【解析】A句中的“屡试不爽”是指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而不是经过多次试验都不成功的意思;C句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借外力来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而不能用于买卖商品;D句中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多是比喻年轻人大胆勇敢,无所畏惧,一般不能用在年纪大的人的身上。

  15.B【解析】A项缺主语,删去“在”与“里”;C项句式杂糅,删去“所决定的”或删去“要看”后改“是由”;D项搭配不当,删去“的寿命”。

  16.B【解析】风的“可恶”在题干没有体现。

  17.C【解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篇”。

  18.B【解析】播放图片导入属于直观导人中的视听导入方法,是利用现有的综合媒体,截获多媒体信息导人课堂的方法。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于老师及时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合理、恰当地利用问题或“错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2)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两位学生,于老师巧妙地寻求答案的“合理性”,及时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3)于老师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功底,所以能从容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因学定教,顺学而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制订计划

  结合教材需要,迎合学生心理,确定本次课题:“我和秋天有个约会”。

  (一)寻找秋天,感受秋天

  组织秋游,引导学生与秋天零距离接触,细致观察秋天。

  (二)欣赏秋天,享受秋天

  秋天来到了人间,柿子熟了,柑橘黄了,鸭梨香了,组织学生来到大自然中,品尝秋天的丰收。

  (三)诗化秋天,礼赞秋天

  1.音乐老师指导学生唱演秋天。

  2.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画秋天。

  3.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品评秋天。

  4.微机老师指导学生网上冲浪。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搜集资料

  根据活动计划,本阶段活动全面实施。活动情况记录如下:

  (一)秋之色

  缤纷的菊花、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田野……秋天的色彩真是太美了。组织秋游,引导

  学生与秋天零距离接触,细致观察秋天。

  (二)秋之声

  自然界里,秋虫的呢喃,秋风秋雨的韵律,糖炒栗子的叫卖声,火锅城鼎沸的人声,各种关于秋天的音乐……让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美好,听听秋天的声音,进一步认识了解秋天,一定别有一番乐趣。

  (三)秋之味

  秋天的瓜果蔬菜最多,吃。酸甜的柑橘,津甜的柿子,香脆的鸭梨,还有好吃的金大栗,美味的大闸蟹……秋天的美味也要品尝一番。

  (四)秋之文

  语文老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学生搜集积累语言,指导学生品评秋天。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各项成果的展示交流,展示在秋天的收获。

  1.组织了秋游,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

  2.欣赏秋天的美景,指导学生搜集摘抄描写美好秋天的句子。

  3.指导学生搜集背诵与秋天相关的古诗。

  4.指导学生动手描写秋天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