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为了让各位考生多一点底气、多几成胜算,文都教师资格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点”,供参加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的童鞋学习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是(  )。

  A.发展性评价

  B.综合性评价

  C.多元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  )。

  A.合格制

  B.综合制

  C.等级制

  D.学分制

  3.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叫作(  )。

  A.绝对评价法

  B.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C.相对评价法

  D.平均评价法

  4.教学前阶段实施的评价是(  )。

  A.准备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5.教学反思的重中之重是反思(  )。

  A.教学态度

  B.教学理念

  C.教学行为

  D.教学规则

  6.以下关于纸笔测验中主观式题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允许学生自由作答、自由做出反应

  B.比较简便、比较省时

  C.能够较好地用来检测学生高水平的认识能力,能较为清晰地反映被试的思维过程或解题过程

  D.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

  7.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

  A.量化指标

  B.常模参照

  C.学业测验

  D.教学目标

  8.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安置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9.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

  A.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C.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D.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10.下面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

  A.新生入学时的摸底测验

  B.随堂小测验

  C.高考

  D.期末考试

  11.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进行整合思考。这种反思属于(  )。

  A.自我反思

  B.集体反思

  C.纵向反思

  D.横向反思

  12.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法和小组“头脑风暴”法,收集各种教学“病例”,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例”,并对其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

  A.行动研究法

  B.自我提问法

  C.教学诊断法

  D.比较法

  13.在低年级中,可以在新授知识后让学生回家数一数、背一背,也可以让学生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在激励学生的同时感悟数学的魅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后说一说学习的方法,探究的策略,发展学习能力,为独立学习奠定基础。这种作业类型属于(  )。

  A.阅读作业

  B.书面作业

  C.口头作业

  D.实践作业

  14.如果需要拓展知识面,那就要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作业;如果是巩固练习,可以选择书面作业;如果比较简单,知识比较生活化,就可以设计口头作业。这体现了教师布置作业的(  )。

  A.多样性

  B.适量性

  C.明确性

  D.渐进性

  15.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6.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17.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  )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时间

  D.教学重点

  18.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是看(  )。

  A.教师的语言表达

  B.多媒体的运用

  C.课堂的教学气氛

  D.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简答题

  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2.简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

  1.一位教师在教授《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2.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3.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后,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4.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教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5.教学一:

  徐老师课前自己采集了三个典型的土壤样本(壤土、黏土、沙质土)装在塑料袋里,以保持适当的水分。上课时,为了不让泥土弄脏课桌,徐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旧报纸,然后把土壤分给各小组,同时为他们准备了烧杯、酒精灯等实验器具。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比较观察三种不同的土壤,学生们通过“看”“摸”“闻”,认识了三种土壤不同的颜色、质感、气味,观察结束后教师及时地组织了反馈。然后学生们又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实验。实验一:把土块放入水中,看到冒出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实验二:把少量的黑土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看一看、闻一闻加热后的黑土,学生都说土壤变白了.还可以闻到一股臭味。教师指出:这说明土里有腐烂物。完成实验二时,出现了两个意外,一是教师发现,土在水中搅拌后,浑浊物一下子很难沉降下来。为了节约时间,老师请学生将烧杯暂时置于一旁,等第三个实验完成之后.再请学生观察沉降现象。二是由于沉降现象并不像书中讲的那样明显,各小组陈述的结果大多与教师的意图有出入,教师为此很着急,不得不细加提示,终于得出了土壤之中有沙和黏土的结论。

  最后,教师留出五分钟时间,完成书面作业练习。

  教学二:

  刘老师进行《土壤》的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学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由野外考察土壤和课内分析土壤两部分构成。

  第一课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带上学生自备的用于翻土、取土的工具(如:小锄头,铁铲子、削好的竹木棍等)和老师提供的塑料袋、放大镜以及准备记录用的本子,来到学校附近一块暂时闲置的耕地上。这一次主要是要求学生用感官直接感知农田土壤的颜色、气味、手感,初步认识土壤之中会有哪些东西。所以在真正的田地里取材,进行现场观察非常合适。刘老师指导每一小组自己选择一块两张试卷大小的地面,先清除上面的杂草,然后自上向下逐层观察。对现象和问题要认真记录。内容为:(1)比较干土与湿土在颜色、手感、气味上有哪些不同?(2)土壤中可以发现些什么?(3)观察活动中产生哪些问题?明确了活动目的后请各小组自由行动。

  随后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一次“考古发掘”,不时传来惊异的叫声,“蚯蚓!蚯蚓!”“怎么会有瓶子呀?”“牛奶包装袋!”。各小组相继发现了土壤之中还有小石头、瓦片、碎树叶、草根、小虫、棉线等;学生还发现,虽然上面土是干的,但是下面依然潮湿;有的小组挖得深,发现黑土下面是黄土,黄土很纯。他们都认真地把小组的发现和心中的疑问一一记录下来(学生能在田地里学习,获得了一种与在教室里学习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既兴奋又充实;身临其境,真正享受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活动结束前,老师引导学生取一些自己认为不同的土样装进塑料袋带回去用于下一节课的研究。

  问题:对以上《土壤》的两种教学方案,从探究教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6.在一次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中,有位教师用猜物游戏教学水果类生词和句型“I’d like a/an…”。该教师手拿书包对学生说:Look,I have a new bag.Guess,what’s in the bag?学生猜出了几种水果(banana,apple,orange)后再让学生运用句型“I’d like a/an…”表达。

  问题:上述课堂教学游戏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吗?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该如何设计游戏。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发展性评价。

  2.[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略。

  3.[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把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例如,把某同学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评价,或者把该同学的纪律情况、学习情况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比较评价,从而找出其中的差异。A选项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C选项相对评价法是指在某一团体中确定一个基准,将团体中的个体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评出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评价。

  4.[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准备性评价也称诊断性评价或前置测评,其评价是在教学实施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估。通过诊断性评价,既可以了解学习的准备情况,也可以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还可以了解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由此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对待。

  5.[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师行为模式的形成与确立常常受一定“先在”观念(或知识)的影响,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的实践想象成为习惯的、自我显露的或不可避免的。我们还看到,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一旦形成某种结构或体系,便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固执”状态,除非受到有意的挑战或者在实践中碰壁,否则难以改变。因此,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重中之重。因此,本题选C。

  6.[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在纸笔测验中,主观题的题目考查学生的回忆,不会给被试提供猜测答案的机会。而像选择题、排序题、判断题等题型的客观题是有猜对的机会的。

  7.[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对教学进行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最终是否得到落实。ABC三个选项并不能作为评价依据,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老师会以学生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这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有关,而评价的依据应是学生的掌握目标。只要学生掌握了该知识点即可,不需要与其他人进行比较。

  8.[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题干的表述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可以排除CD。AB两项都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但是他们的区别在于: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安置性测验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诊断性测验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

  9.[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B项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分类依据的是评价的功能或是评价的时机;C项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分类依据的是是否采用数学方法;D项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分类的依据是评价的范围。

  10.[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A项新生入学时的摸底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前进行的;高考和期末考试属于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后进行的;而B项随堂小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属于形成性评价。

  11.[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纵向反思是以自己的教学为对象,反思自己与之前的教学成果的比较;而横向反思是与其他老师进行横向的对比反思,吸取他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

  12.[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这种反思方法主要在于找到教学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在教学开始前进行诊断,以提供后期解决问题的对策。

  13.[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通俗来说,口头作业是只需要动嘴即可完成的作业。题干中的作业主要在于动嘴说、数、讲和背。阅读作业是指教师布置的让学生以阅读的形式完成的任务,如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各种课外读物;而书面作业是需要动手、动笔的;实践作业是需要动手操作的任务。

  14.[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布置作业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类型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教师布置作业灵活多样。

  15.[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全面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

  16.[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17.[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18.[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略。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2)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3)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等)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等)。

  (4)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5)测验法

  测验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法最常用于评价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评价收集间接资料。

  2.[参考答案](1)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3)教师通过反思可以缩短其专业化成长时间;(4)通过反思可以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神圣感,形成高尚的师德。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案例中这位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新的教学观,以及对教学方式转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新课改强调建立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再是被动地受课程支配,而是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教学的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是更注重真理获得的过程。正如本案例中,教师在教学进行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改变上课的原有进程,体现了教学的创新,同时他重视学生知识获取过程,不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把问题留给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形成。

  (2)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同时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校外资源进行综合的教学。在本案例中,该教师在学生疑惑“黄山为何不在五岳之列”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讨论,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良好趋势。同时除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还将疑问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利用多方资源形成研究报告,体现了课堂与校外社区的综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的转变真正突出了现代学生学习的特点,即主动、合作与独立、问题与探究性。

  2.[参考答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在作业布置方面的基本要求:

  (1)首先要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作业以新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师要明确作业不再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如何的一个工具,而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运用能力,因此在本案例中,该教师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布置“讲故事给别人听”.而不是传统的抄写生字词等,这才真正实现作业对学生能力的促进。

  (2)其次,作业布置要注重个性化,采用套餐式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作业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作业形式的空间,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这种个性化的作业需要教师提供套餐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套餐中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作业去完成,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本案例中教师布置两种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选择性完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作业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3)再次,作业布置要注重实践性。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努力创造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语文学习内容、形式的渠道,使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广阔空间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而语文作业作为一种课内与课外联系的纽带,正是教师实现在教学中拓展知识的重要渠道。本案例中通过儿童与最喜欢的人以及爸爸妈妈的沟通,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学>--j通道,同时实现了语文知识的运用。

  3.[参考答案]该教师的一个无心的“特殊的礼物”让一个孩子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可见教师的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这个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师要建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关怀。每个学生,不管成绩处于何种层次,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只要能够得到教师的积极关注。这种潜能就能得到发挥。正如本案例中的宋振铭同学,在得到教师的认可之后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正是一个孩子在得到尊重和关怀之后潜能的激发。

  同时,新课改要求我们树立新的评价观,尤其是改变我们的评价方式,不是空洞的毫无情感的语言表扬,而应对评价注入更多的情感和人文关怀.在细小的微笑和赞美中充满对学生的期待,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