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在即,最后冲刺阶段做模拟试题是关键,文都教师考试网为您整理了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卷,助力您临门一脚,顺利通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那笃尔普认为“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只是因为他生活在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A.伦理本位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2.(  )是现场抢救中最简单、最合适的方法。

  A.心脏胸外挤压

  B.人工呼吸

  C.直接口对口呼吸法

  D.口对鼻呼吸法

  3.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  )。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C.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7.《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8.适合学校大规模、快速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9.“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0.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就是(  )。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11.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

  A.甲同学错误大

  B.乙同学错误大

  C.两者都没错

  D.两者错误一样大

  12.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从关注周围的人际关系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13.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4.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  )。

  A.神学和哲学

  B.哲学和心理学

  C.哲学和伦理学

  D.伦理学和心理学

  15.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法是(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6.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是意志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17.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

  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18.“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反映的是(  )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9.看阅读题的时候,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种元认知策略是(  )。

  A.调节策略

  B.注意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控策略

  20.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上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23.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王老师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打扫,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课去了。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也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不料一会儿检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的卫生极差,给予班级以严厉批评。

  第二天班会课。王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扫屋风波”,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班风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天,王老师抓紧一切时间,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午,班会如期举行。教室墙上贴上了火红的“班训”:“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同学们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纷纷上台发了言,他们个个神情严肃,认为以前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等,纷纷表示不会让“扫屋风波”在班级中重演。

  同学们很快有了认同感,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建设。大家一同制定了班级卫生责任制。劳动委员也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化内疚为动力,勤奋工作。

  此后,班级卫生一直保持学校的先进地位,各方面也很有起色。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学校“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问题:

  (1)分析一下王老师组织的班会成功的原因。(10分)

  (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如何管理好班级?(10分)

  25.材料:

  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

  (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8分)

  (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12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3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

  26.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10分)

  (2)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0分)

  (3)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谈谈教学思路。(20分)

  27.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深度预测试卷及答案(3)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若指导三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人环节并说明理由。(15分)

  (3)设计三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

  28.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深度预测试卷及答案(3)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他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比个人更重要,所以应从社会需要出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所以选C。

  2.【答案】C。解析:人工呼吸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口对口呼吸法和口对鼻呼吸法。直接口对口呼吸法是现场抢救中最简单、最合适的方法。

  3.【答案】B。解析: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

  4.【答案】A。解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5.【答案】C。解析: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实践。

  6.【答案】A。解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提高成绩教学水平等。

  7.【答案】B。解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体现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与其他选项相比讨论法更恰当,应选B。

  8.【答案】C。解析: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有利于大规模、快速搜集资料。

  9.【答案】A。解析:心境有两个特点,弥散性和长期性。因为自己积极的心态,所以看到周围的事情或人,也都会觉得积极。这种朝向周围一切事物的态度体验就是弥散性。所以选A。

  10.【答案】B。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1.【答案】A。解析: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以服从权威为主要特点的。此阶段,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思维具有刻板性,作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尺度,反应在道德判断上的主要表现是单纯以数量判断错误的大小。

  12.【答案】B。解析:教师在关注情境阶段会把焦点投向学生成绩的提高上。

  13.【答案】A。解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14.【答案】D。解析: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15.【答案】C。解析: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16.【答案】B。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作出的决定。

  17.【答案】B。解析: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读书指导法。

  18.【答案】B。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序,应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的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师杂乱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学科知识的顺序,学生学习的顺序进行教学。所以选B。

  19.【答案】D。解析:带着问题阅读体现的是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

  20.【答案】A。解析:班集体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由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单纯说班集体就是班群体.缩小了班集体的内涵,故说法错误。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22.【参考答案】

  我国小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如下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

  23.【参考答案】

  (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动作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2)原型操作。原型操作就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巾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实践方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在的简缩形式的过程。原型内化阶段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王老师组织班会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①开班会之前与班级干部充分沟通与协调。王老师在开班会之前,先找班干部谈话,通过谈话统一了思想认识,这为班会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在班会实施过程中,班委会成员能够积极发言,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②根据班级内出现的事实问题能够恰当地确立班会主题。本次班会的召开是因为班级成员缺乏责任心和劳动奉献意识,班会主题确定为“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这与客观事实联系紧密,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③班主任在组织班会过程中,气氛热烈,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班主任通过张贴班训,塑造良好班级育人氛围,通过班委成员的发言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力度,有助于全体成员都受到教育。

  (2)班主任管理班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⑤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25.【参考答案】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面对这种情况,我会这么处理:

  一要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教学活的材料。

  二要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然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所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丑小鸭》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从生下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家出走,最后竟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刻画了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丑小鸭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同语和句子。

  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

  ③了解丑小鸭命运的戏剧性变化,从它的成长过程中,领悟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追求美好理想。

  (3)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思考的习惯,读起书来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为切入点,在读中感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中.实现自身的情感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27.【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交流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逐步提高观察能力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会辨认方向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逐步形成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的社会道德情感。

  (2)导入环节设计:

  教师放映幻灯片:小明在和妈妈逛商场时不小心和妈妈走散了。小明很担心,他在距离妈妈两个通道的位置上。

  师:同学们,你能帮助小明找到妈妈吗?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人本课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中来。)

  (3)课堂问题设计:

  ①教师统一口令,请同学指明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请同学自己指明方向,在头脑中进一步明确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确立四个方位概念。)

  ②请你说一说你和周围同学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巩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由于学生在描述自己与周围同学关系时会有不同说法,引出参照物这一概念。)

  ③现在谁能告诉小明应该怎样走才能找到妈妈?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将学习到的方位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增强学生交流合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8.【参考答案】

  (1)《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歌曲为一段体非整性结构,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歌曲为C大调,2/4,节奏简单、歌词朗朗上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学生能增强自己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理解劳动给自身带来的愉快。

  (3)导人环节

  ①做游戏——“猜猜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学生回答)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小盒子: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在魔术盒里抽出一张纸条,然后你要把纸条上写的内容用动作表演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看你做的动作是什么,好不好?(刷牙、扫地、洗衣服、擦桌子……)

  ②律动

  a.教师提问:我们的小手还会做哪些事情?

  b.伴随着钢琴曲.请大家一起跟着琴声的变化来展示灵巧、的小手。

  c.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用灵巧的双手做很多事情。(播放《理发师》音乐伴奏)教师跟随音乐做理发师的动作,学生猜一猜,并进行模仿。揭示课题:《理发师》(多媒体出示歌谱)

  (设计意图: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一些难懂的知识,往往可以借助课前的简单游戏提前铺垫。如:音乐中的音高、部分节奏,强弱的对比、音的长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