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2.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3.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5.“马是动物”、“椅子是家具”、“鸟有羽毛,有翅膀”这是说明儿童概括发展的水平处于( )
A.直观形象水平
B.形象一抽象水平
C.本质抽象水平
D.具体形象水平
6.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知名心理学家(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7.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0.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1.D【解析】由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可知。
2.B【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正迁移,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而言,属于逆向正迁移。
3.D【解析】题干为谐音联想法的定义。
4.D【解析】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5.B【解析】处在形象一抽象水平的儿童概括能力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概括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表象,表象的内容也更为精确而富有概括性。因此,他们的概括虽然还有一些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或属性,但是内部的、本质的特征或属性大大增加。
6.C【解析】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7.C【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8.D【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9.C【解析】由演示法的定义可知。
10.D【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