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分析《蜗牛和黄鹂鸟》的童趣特征。

  蜗牛和黄鹂鸟作词:陈弘文

  啊门啊前一棵葡萄树

  啊嫩啊嫩绿地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啊树啊上两只黄鹂鸟

  啊嘻啊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还早地很哪

  现在上来要干什么

  啊黄啊黄鹂鸟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对文本准确而深刻的解读则是决定这一过程品质高低的起点。请你根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牧童》一诗进行研读赏析。提示:可从“诗句解析”、“诗境描绘”等方面入手,字数在500字以上。

  附课文: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活泼俏皮、充满童趣的歌谣。它生动有趣,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的有趣情景。歌谣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隐喻着生活中的人们不畏艰难,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地追求。

  (2)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

  (3)与口语相近。

  (4)情景单纯,质朴自然。

  2.[参考答案]《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笛声悠扬;牧童归来,饱餐之后,和衣而卧。清风明月,好不惬意!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笛声阵阵。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了出来;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了出来。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饱餐后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田园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透过诗作,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追求,对远离喧嚣、怡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