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许慎
C.朱熹
D.孟子
2.人的发展具有两条规律:中心四周律和头尾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4.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导致学生这种行为的教师的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
A.民主合作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5.“书目”在文献等级中属于(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6.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广度是( )
A.7
B.7个信息单位
C.7个组块
D.5~9个组块
7.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做周密的计划,而且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这是由于缺乏意志的( )品质。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灵活的特性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有“去自我中心性”是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想挽救妻子的生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偷窃是错误的。如果人人都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将会变得很混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个体都应该遵守规则。儿童的这种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好孩子定向阶段
C.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D.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11.下列选项中的心理学家与后面的学习理论相匹配的是( )
A.桑代克一顿悟论
B.斯金纳一发现学习理论
C.苛勒一试误论
D.奥苏伯尔一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12.我国进入依法治教轨道的标志是( )的颁布与实施。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3.从法规的类型、属性(性质)来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属于( )
A.教育规章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法律
D.教育法令
14.教师法定的最基本权利是( )
A.管理学生权
B.教育教学权
C.科学研究权
D.进修培训权
15.学校要依法治校,教师要依法执教,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因此对学生的奖惩都要( )
A.公开、公正
B.公平、公开
C.公平、公示
D.公平、公正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6.身心发展
17.泰勒原理
18.图式
19.教育法律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简述制度化教育的特征。
21.写出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22.简述创造力的结构。
23.教师资格被撤销、丧失的法定情形分别有哪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4.结合实际分析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25.试述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划分与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6.某中学在“整顿校纪校风”活动中,让各班级自定违反校规处罚制度。二(3)班班主任牛老师率先发动同学制定了这样的“班规”:迟到一次罚10元,不出操罚10元,上课睡觉罚15元,旷课一节罚20元,打架一次罚150元,考试作弊被抓罚250元。这一班规经学校同意“试行”,接着在全校推行,后经学生家长反映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被查处。
(1)该校的做法是否违法?(3分)
(2)违法的主体有谁?(3分)
(3)违反了哪些法律或法律规定?(3分)
(4)违法主体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教育”一词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立意】考查“教育”一词的渊源。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2.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个体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立意】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认识。
【错因分析】考生易混淆人的身心发展的几个规律。理解顺序性的关键词是:发展先后顺序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C【解析】壬戌学制在高中增加职业科,大中学校课程采用学分制、选科制,考虑到了青少年的不同需要和个性发展。这样,就兼顾了升学和就业的双重需要。
【立意】考查考生对壬戌学制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误选B项。考生需准确掌握各个学制在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不同地位。
4.B【解析】放任自流型的教师,在和学生打交道中几乎没有什么信心,或认为学生怎样就怎样,很难做出决定,对学生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既不参加学生的活动,也不提供帮助或方法。学生的典型反应为不仅道德差,而且学习也差;在各方面都依赖教师,学生身上没有多大的创造性,没有合作,谁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领导方式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有一定难度,考生复习时应准确掌握不同的教师领导方式所对应的学生的反应。
5.B【解析】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研究中文献等级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对文献等级记忆混淆。
6.D【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7±2,即5~9个项目,平均值为7。
【立意】考查短时记忆的容量。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7.A【解析】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盲从)。盲从的人不了解自己行动的意义,极易在别人的怂恿下从事不符合个人意愿或社会需要的行动。
【立意】考查考生对缺乏意志自觉性的表现的理解。
【错因分析】对意志的几个品质理解不透彻,相互混淆。
8.B【解析】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强、不平衡的特性对应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强、平衡、灵活的特性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的特性对应的气质类型是黏液质;弱的特性对应的气质类型是抑郁质。
【立意】考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9.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以下特点:(1)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2)可逆性;(3)守恒;(4)分类;(5)序列化。
【立意】考查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
【错因分析】考生容易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其他特征相混淆。
10.D【解析】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或秩序和法规定向或权威和社会权利控制的定向)的道德价值是以服从权威为导向,包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立意】考查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儿童的道德特征。
【错因分析】考生容易混淆六个道德定向阶段的特征。11.D【解析】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理论是联结一试误说;斯金纳提出的学习理论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苛勒提出的学习理论是完形一顿悟说;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理论是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立意】考查心理学家与学习理论的对应关系。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12.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立意】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意义。
【错因分析】略。
13.A【解析】教育规章是中央和地方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有的称为教育行政规章,包括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属于教育规章。
【立意】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所属的法规类型。
【错因分析】考生对教育法规的类型掌握不牢固。
14.B【解析】教育教学权是指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权利。
【立意】考查教师法定的最基本权利。
【错因分析】考生对该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15.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大力推进依法治教的要求,其中一条规定: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
【立意】考查履行依法治教的相关要求。
【错因分析】考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
二、名词解释
16.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立意】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内涵。
17.泰勒原理是美国知名的课程理论家泰勒,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立意】考查泰勒原理的内涵。
18.图式是指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立意】考查图式的概念。
19.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立意】考查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0.制度化教育具有下列特征:(1)学校化。把教育等同于上学。(2)制度化。明确规定各种制度,如入学制度、教学制度、考试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3)封闭化。它按自身特有的标准,以自身特有的规则、规范构筑壁垒,形成对其他系统、其他实体、其他过程的排斥,导致正规教育“十分狭隘”。(4)标准化。用划一的标准与规格来管理,保持教育系统的一致性。
【立意】考查制度化教育的特征。
21.(1)泰勒的目标模式;
(2)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3)情境模式。
【立意】考查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22.创造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有机结合构成的心理结构系统,主要包括创造性认知品质、创造性人格品质和创造性适应品质。其中,创造性认知品质主要包括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认知策略三个方面;创造性人格品质包括创造性动力特征、创造性情意特征、创造性人格特质等。此外,由于创造力与创造活动紧密相连,也有人把创造活动看作是创造力的结构成分。
【立意】考查创造力的结构。
23.(1)教师资格被撤销的法定情形有:①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②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教师资格丧失的法定情形有:①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
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②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立意】考查教师资格被撤销、丧失的法定情形。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4.(1)学生背景分析。从操作层面看,分析学生一般可从三个方面人手:一是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二是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主要是分析学生对进行特定的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态度;三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2)教学内容分析。我们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建构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二是确定知识点;三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如果完成此三项工作,就为目标的确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表述。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做到: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必须限定;规定学生达到的最低目标。
【立意】考查考生对有效教学目标制定策略的掌握。
25.(1)按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2)新课改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知识与技能”是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知识是指概念、原理、规律等,也即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中的智慧技能、言语信息;技能也即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中的动作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也即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认知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国家、对世界、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也即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中的态度。
【立意】考查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划分与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26.(1)该校的做法是违法的。
(2)违法的主体有牛老师、学校直接负责人。
(3)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八条规定。
(4)应承担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