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腱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发展、质量 ( )
2.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 )
3.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 )
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8.最早从理沦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
9.能力的发腱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 )
10.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控能力会减弱,所以总是做错事。( )
11.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 )
1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 )
13.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
14.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 )
15.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
16.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 )
17.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
18.教育刚归生活世界的含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 )
1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 )
20.新课改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
二、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略。
3.×【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4.√【解析】略。
5.√【解析】生产力水平是教育的物质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6.×【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在于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7.×【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8.√【解析】l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奠基者。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9.√【解析】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不是同步发展的。
10.×【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11.×【解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
12.×【解析】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讲授法和问答法是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和启发式都可以采用的方法。
13.√【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简言之,这两个目标分别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和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14.√【解析】略。
15.×【解析】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因此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16.√【解析】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丁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7.×【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18.×【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
19.√【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当个体凶趋向或接受它而僻刮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凶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
20.×【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