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半年河北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立意】考查夸美纽斯关于教师地位的名言。★【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2.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意】考查考生对阶段性的理解。★★
【错因分析】此题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要求。
3.A【解析】体育课是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立意】考查考生对体育课的认识。★【错因分析】略。
4.B【解析】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立意】考查考生对学制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属于识记性题目,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掌握学制的概念及其与国民教育制度的关系。
5.C【解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作用。
【立意】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掌握。【错因分析】略。
6.D【解析】略。
【立意】考查考生对目标模式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需准确区分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的内涵。
7.A【解析】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主要类型是分科课程。【立意】考查考生对新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
【错因分析】混淆小、初、高三阶段的课程设置。
8.D【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
【立意】考查考生对实习作业法的掌握。★★★★
【错因分析】易误选A项。考生需准确区分实验法与实习作业法的内涵。
9.B【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
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立意】考查生对实质教育论的理解。★★
【错因分析】易误选A项。考生需准确区分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概念。
10.C【解析】所谓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结合题干的描述,可知本题选C项。
【立意】考查考生对德育原则的掌握。★★★★
【错因分析】易误选D项。考生需准确掌握德育原则的概念及其贯彻要求。
11.A【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题干中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意思是“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体现了实际锻炼法的内涵。
【立意】考查考生对实际锻炼法的掌握。★★★★【错因分析】文言文理解有误。
12.C【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立意】考查再造想象的概念。★★★
【错因分析】易与创造想象想象混淆,考生应充分理解两者的概念。
13.D【解析】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立意】考查元认知策略的概念。★★★★
【错因分析】考生应理解各个学习策略的概念的本质区别,以免误选。
14.A【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立意】考查功能固着的概念。★★★★【错因分析】功能固着和心理定势易混淆。
15.D【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立意】考查联觉的概念。★★★
【错因分析】对联觉的概念理解不透彻,易误选D项。
16.D【解析】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立意】考查回忆的概念。★★
【错因分析】回忆与再认易混淆,考生应牢记。
17.B【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立意】考查激情的概念。★★★
【错因分析】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考生应牢记三者的区别。
18.A【解喇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共同特质是人们生活在共同环境(如共同的文化状态同的社会生活方式等)中形成的,反映了社会的习俗和价值,是人格的共同部分。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立意】考查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各个特质的含义。★★【错因分析】共同特质所指的对象是大多数人或一群人,首要特质指的对象是一个个体,考生应加以区分。
19.C【解析】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称为消退。【立意】考查消退法的概念。★★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易错选。
20.C【解析】幽默,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它没有个人的不适及没有不快地影响别人情感的公开显露。它与诙谐、说笑话还不完全一样。幽默仍然允许一个人承担及集中注意于困窘的境遇上,而诙谐、打趣的话却引起分心或使从情感的问题上移开。
【立意】考查防御机制中幽默的概念。★★
【错因分析】幽默的本质特点与升华、宣泄都不同,考生应加以区分。
21.D【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立意】考查罗森塔尔效应的概念。★★★
【错因分析】对罗森塔尔效应的概念记忆不牢固,易误选。
二、辨析题(答案要点)
22.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故,教育是有目的地影响人的活动。(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3)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因此,题干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内涵的理解。★★★
23.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教学的任务有五点,即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任务的理解。★★★
24.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两者本质完全不同。
【立意】考查逆向迁移和顺向迁移的区别。★★★
25.这种说法不正确的。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是遗传只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立意】考查遗传对能力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6.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立意】考查考生对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掌握。★★★★
27.(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2)贯彻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立意】考查考生对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概念及其贯彻要求的掌握。★★★★
28.(1)独特性;(2)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5)社会性。【立意】考查人格的特征。★★★★
29.(1)道德认知;(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立意】考查品德的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30.(1)①材料中的老师“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这说明该老师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说服教育法的运用。②“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这说明该老师重视实际锻炼,体现了实际锻炼法。③“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④“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这说明该老师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体现了疏导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品德评价法的运用。
(2)总体而言,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31.(1)老师肯定了张红的回答,否定了黄阳和柳丽的回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教师应当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