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已经结束。文都教师考试网(jiaoshi.wendu.com)为所有考生发布了2017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学科真题答案:初中化学,方便考生了解自己本次教资国考笔试的难点、盲点,并对相应科目的成绩进行估分。各位考生可收藏本页面,其他科目真题答案及解析敬请持续关注本网站!
1.....H-C-H的键角为.....
正确答案:A.
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正确答案:C.
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容器分别充满.....
正确答案:B.分子数相同
4......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
正确答案:A.原子序数:X>Y>Z
8......肾上腺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于心脏骤停抢救的药物......
正确答案:D.可以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9......下列关于自发反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C.自发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G<0
10......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
正确答案:A.A极是正极,B极是负极
1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3分)
正确答案:题目空缺
12、……下列关于化学教材的表述正确的是 (3分)
正确答案:D.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3、……某教师在进行化合价内容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能依据(3分)
正确答案:A.知识与技能目标
14、……某教师进行酸碱内容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情境:让同学们回忆被蚊虫叮咬后 (3分)
正确答案:B.学生经验情境
15、……设计化学问题要合理把握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找到桃子” (3分)
正确答案:A.最近发展区理论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
正确答案:B.假说的提出要依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
17、……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问题: (1) (3分)
正确答案:D.①和②
18、……当前化学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 (3分)
正确答案:C.①③④
19、……某化学教师为了“”以学定教”,在学期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的预备知识 (3分)
正确答案:B.诊断性评价
20、……某班同学第一次月考的化学平均分为80分,物理平均分为75分。 (3分)
正确答案:D.上述结论都不对
21、……某化学教师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为 问题: (1)请指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和不足(6分) (2)在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重点(6分)
正确答案:
(1)答:“学案导学”就是用学习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它以“学习方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学案导学的优点: ①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 ②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将课上学习与课下拓展跟踪学习有机结合; ③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夯实,可操作性增强; ④能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因为它集中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⑤来自学生的原味思想、观点、解释、解答、设计、作品、表现方式等,对提升教学生动性会产生可以预期的作用; ⑥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案导学的缺点: ①在学案内容上呈现习题化,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课堂环节多,不利于自主发挥。 ②在教学目标呈现上,错把教学目标当学习目标,上主要追求的直接目标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未考虑长远,其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 ③在“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思想固化,呈现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④在导学案设计上,老师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甚至详细的各个环节和步骤,而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空间,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⑤同时“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是教学上的误区,有些课型根本不需要导学案,有了导学案反而是课堂的累赘。
(2)在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重点注意: ①课前做到目标明确,围绕着一节课的学习要求及重点与难点应以学案的形式清楚的发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预习完成导学案; ②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学案在量上不要泛滥,少而精地呈现在导学案上,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偏离其他科目而去完成个别科目; ③课堂中要对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控教学,将学生能够通过预习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讲解,个别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④导学案要多样化,格式不应整体划一,避免疲倦感,不断地变换形式才能给人以期待,才能产生兴趣,进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⑤课堂结束时也应注重学习效果的反馈及总结,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学生做好学习总结,教学效果会更好。
2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 问题: (1)说明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上述要求(6分) (2)落实上述要求有何教学价值?(7分)
正确答案: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这句话主要描述的是联系生活实际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呈现,以“燃烧与灭火”为例,可有如下几种方式:
①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如在燃烧条件时,可以提问学生为铁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纯氧中剧烈燃烧,通过问题引出燃烧条件的重要性。
②具体事实情境 通过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境。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等。例如在讲解灭火原理时,可以展示具体事实,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形成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让学生在思考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吹灭蜡烛,关掉燃气灶的开关等操作灭火等实例来展开情境。
③化学实验情境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获得全面的发展。在讲解燃烧条件时,可以进行白磷、红磷燃烧的对比实验,在实验中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还能够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对于化学学习有显著的作用,具体教学价值可以体现在如下几点:
①激发学习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习情感,有趣的实验现象和丰富的事实,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索兴趣,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进行学习,学习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②促进知识迁移 情境教学能帮助学生从真实、可感知的情境中获得知识,体现了知识产生的内部要素及外部环境,利于学生多角度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对认知路径的自主建构,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内化,确保知识向真实情境迁移。
③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感知情境中的材料发现问题并加以提出,再通过探究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认识收获新知。通过探究实践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④提升综合素养 把实际的生产生活场景作为化学学习的感知对象,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情境中建立概念、摸索规律、思考问题、诊断错误、领悟方法、完善知识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抽象的学科基本概念得到更深刻地理解和转化,形成科学素养所需要的学科知识能力和认识能力。
23、……下面是某位化学教师的教学实录片段: 问题: (1)分别判断上述4个方案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8分) (2)请分析学生设计出不可行方案的可能原因。(4分) (3)上述教学实录片段中采用了哪些评价方式?(3分)
正确答案:
(1)方案1:不可行。原因是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在烧杯中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它会脱离反应体系,逸散到空气中,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无法称量,导致反应前的质量比反应后的质量大。
方案2:不可行。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钡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方案3:可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方案4:可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沉淀依旧存在体系中,可以称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2)不可行方案为1和2,其原因如下:
方案1:学生没能考虑到在烧杯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出,无法测量的问题。可以将装置改为在试管中反应,试管中加入盐酸,上端安装一只装有碳酸钠粉末的气球,称量体系质量,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被气球收集,再称量体系质量。
方案2:学生可能忽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要有化学反应发生,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钡溶液不反应,虽然一段时间后体系质量不变,但是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方案不可行。
(3)从评价主体角度分析,上述教学实录片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 同学互评是最有说服力的评价方式,可以起到互相督促、互相学习的作用,激励学生你追我赶,并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诚恳对待学习伙伴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本身以教育者的身份及其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确立了其在学生中的权威性、影响力。教师的认可、赞扬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且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予以引导。
24、……下面是某位化学教师关于”分子”的教学片段。 问题: (1)上述教学过程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4分) (2)请分析教学环节二的教学价值(4分) (3)得出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特征(6分) (4)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直观教学的手段有哪些(6分)
正确答案:
(1)情境创设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情境创设法:在环节一,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引导,当学生对分子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总结概括分子的概念。 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动画演示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均属于演示法。 实验法:在这里,有两个实验,分别是品红的扩散实验、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
(2)在环节二中,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有以下几种重要功能: ①运用微观模拟,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分子和原子属于微观结构,难以从宏观上观察,通过多媒体演示苯分子的图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观察一些微观的、肉眼无法观察的学科本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较之单纯的口头讲解要形象直观得多。 ②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该老师的设置,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突出教学重点,也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理解上的困难。
(3)从该教学片段中可分析得出分子的如下性质: ①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能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能够说明分子很小; ②品红在冷水、热水中的扩散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运动,并且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③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4)通过该案例进行分析,化学概念教学中用到的直观教学手段有: ①在课程开始,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化学联系生活的教学理念,运用的直观教学手段为情境创设。 ②教师通过多媒体等直观展现苯分子的图像,动画展现水蒸发与分解中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分子很小,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可分,用到的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 ③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推测分子的特征,用到的教学手段为实验教学。 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化学概念教学中用到的直观教学手段有情境创设、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25、……材料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内容 材料2 某教科书”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内容中设计了如下实验 问题: (1)所能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推论(6分) (2)有关二氧化碳可能已有的经验有哪些?(4分) (3)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教学片段(20分)
正确答案:
(1)操作1实验现象:塑料瓶向内凹陷。推论:这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 操作2实验现象:试液变红。推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性的物质。 操作3实验现象:试液红色褪去,变回紫色。推论:生成的这种酸性物质受热不稳定,易分解。
(2)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以溶于水,可以生产碳酸饮料,同时知道了二氧化碳既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易分解,并能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逐步提高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展示一瓶可乐,请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可乐中含有哪种气体么?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把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称为碳酸饮料,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具体是哪一条性质呢?这节课来一起探究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演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描述、分析。
【学生交流】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紧瓶塞后,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 这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
【教师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接下来继续进行第二个实验。
【探究实验】取刚刚所得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之后向试管中滴加两地紫色石蕊试液,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了一种酸性物质。
【教师引导】继续加热试管,观察实验现象,推断这种酸性物质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试液红色褪去,变回紫色,推断这种酸性物质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思考为什么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叫碳酸型饮料?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内容谈收获。
【作业】课后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利用到二氧化碳性质的生活实例及其简单原理,比如干冰制冷、光合作用等。
文都教资免费直播课——提前抢分2017下半年教资国考面试:点击查看
2017文都教师考试交流群:399233613
扫码关注文都教师考试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教师资格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