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2.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3.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4.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 )。
A.权利平等
B.义务平等
C.知识平等
D.人格平等
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6.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
A.选择题型
B.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8.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9.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10.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教师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
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
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D.造成学生的被动
13.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4.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5.( )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6.在我国“教育”见于(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17.班主任根据学校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设计时,最主要的是要( )。
A.制定班级建设的目标
B.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
C.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D.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18.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洛克
D.夸美纽斯
19.( )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A.教授
B.教育
C.教育学
D.教学
20.( )的学制类型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
B.多轨学制
C.单轨学制
D.双轨学制
2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陶冶教育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D.教育现象出现于奴隶社会
23.“课堂讨论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有意义的选择形成自我概念”,是源于以下哪个哲学理论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
A.唯心论
B.实在论
C.实用主义
D.存在主义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A.复杂性
B.间接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25.“以解决问题和小组活动为特征的教学,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是以下哪种教育理论倡导的?( )
A.进步主义
B.社会重建主义
C.批判理论
D.永恒主义
26.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思维能力的培养
B.创新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实践能力的培养
27.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28.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有极大的关系。
A.设计
B.安排
C.认识
D.设想
29.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3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算
B.读、写、画
C.读、画、算
D.写、画、算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活动
E.生产劳动
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体现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
A.儿童利益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E.保护儿童原则
3.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主要有( )。
A.教育目的
B.学生的年龄特征
C.学科特征
D.教师素质
E.教学的时空条件
4.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 )。
A.提问方式
B.程序学习方式
C.小组学习方式
D.研究方式
E.讨论方式
5.教师可通过( )等方法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
A.讲清道理
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
D.召开班会
E.反复实践
6.下列观点中,属于遗传决定论的是( )。
A.洛克的“白板说”
B.高尔顿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7.我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括的要素有(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的能力
E.必须体格达标
8.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
A.严格要求
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
D.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E.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9.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方面。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目的性
D.认识的有效性
E.认识的教育性
10.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要求是( )。
A.因地制宜
B.分类指导
C.按需施教
D.市场导向
E.学用结合
三、是非判断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仅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 )
2.教育具有阶级性,任何社会的教育宗旨都是相同的。 ( )
3.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现代学校教育的诞生而产生的。( )
4.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因而不需要注重交往活动。 ( )
5.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学德育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 )
6.德育内容决定了德育目标。 ( )
7.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 )
8.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 )
9.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 )
10.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智育。 ( )
11.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因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 ( )
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 )
13.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 )
14.19世纪德国教育家夸美纽斯用“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 )
15.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例会。 ( )
四、情境分析题
(一)
记得刚毕业那一年,我接手的这个年级重新分班,一个叫小佳的孩子,异常调皮,分给谁都不要。安排到我们班时,我想:不就一个孩子吗,不信凭我的热情转化不了他。于是,我就接了下来。没想到这还不到一个月,这个小孩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欺负同学……在屡次叫到办公室谈话、说教失去效果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准备让他的父母教训他一顿。可到他家后意外地发现他在屋外打扫庭院,见到我,他吃了一惊,但还是喊了一声“老师好”后,跑到屋里。在同他父母交谈时,我了解到,由于家庭贫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疏于教导,因此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但这孩子在家里还挺懂事,也能帮忙干活。
于是,我把要来告状的话收了回来。
回到班级后,我告诉学生们:“昨天老师到了小佳家里,今天,要表扬小佳同学两点:一是讲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二是能帮家里干活。希望同学们能向小佳同学学习,也希望小佳同学能让大家找到更多的优点。”随后,我又安排他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给予表扬。再往后,他在课堂上认真多了。有一天居然拿了一道题来请教我。一学年后,他已经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成绩也升到了中等。
1.这位老师运用了哪些教育方法?( ) [不定项选择题]
A.谈话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表扬与奖励法
2.根据这则材料,你认为下列哪些班级管理方法是合理的?( ) [不定项选择题]
A.定位班级管理基调,抓准班级情感支点
B.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使班级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C.对于犯错误学生的管理应该讲究方法
D.制定严厉的班级管理制度
(二)
在语文课上,李老师将学生按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畅”,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组、A级组进军。
1.李老师这种做法有何积极作用?( ) [不定项选择题]
A.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B.体现了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C.体现了评价标准分层化
D.关注学生的发展
2.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的哪一种理念?( ) [单选题]
A.发展性评价
B.回归生活
C.学科综合
D.以人为本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C【解析】智力一般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思维力是核心。
3.C【解析】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
4.D【解析】略。
5.D【解析】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6.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既属于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
7.B【解析】考试分为三阶段,核心是。
8.C【解析】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也很重要。
9.B【解析】略。
10.B【解析】由教育学中教学方法原则中直观原则可知。
11.C【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要求工人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12.C【解析】教师作用的正确发挥,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3.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14.B【解析】略。
15.D【解析】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以极大的魄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他使得直接经验进入学校课程,获得正式地位,与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分庭抗礼。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16.C【解析】在我国,“教育”一词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17.A【解析】略。
18.A【解析】略。
19.B【解析】略。
20.D【解析】在欧洲的资本主义发源地自发形成的现代学制是双轨学制。在北美和苏联,则形成了美国单轨学制和苏联分支型学制。这就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形成的现代学制。
21.A【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榜样法就是以他人的高尚品德、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22.A【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所以教育不会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23.D【解析】略。
24.C【解析】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言行举止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题中的名言就是阐述教师的榜样作用。
25.A【解析】略。
26.B【解析】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27.C【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28.B【解析】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9.A【解析】德育是各育的方向,是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30.A【解析】读、写、算是公民最基本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社会活动与生产劳动属于环境的范畴。
2.ABCD【解析】儿童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特别保护,这是《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原则包括ABCD四项。
3.ABCE【解析】教师素质对教学任务的确定没有影响。
4.ABCE【解析】研究方式无交流传递。
5.ABCE【解析】教师培养和树立良好班风的常规做法是讲道理、树榜样、严要求、常实践。
6.BCDE【解析】洛克的“白板说”属于环境决定论。
7.ABCD【解析】《教育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8.ACE【解析】BD两项与培养班干部无关。
9.ABE【解析】CD两项是认识的共性而非特殊性。
10.ABCE【解析】市场导向与题意不符,排除。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还存在于其他方面。
2.×【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是以巩固和发展统治阶级自身利益为根本宗旨的。
3.√【解析】略。
4.×【解析】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活动。
5.√【解析】略。
6.×【解析】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内容。
7.×【解析】教材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它包括教科书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
8.√【解析】略。
9.√【解析】略。
10.×【解析】德育是各育的方向,是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11.×【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但是并不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
12.×【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3.√【解析】略。
14.×【解析】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用“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15.×【解析】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D 2.ABC
(二)1.ABCD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