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卷专家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B。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受理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即每年受理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次数为2次。故本题选B。

  9.【答案】C。解析:《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一章——总体部署和发展目标中提出,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全体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0.【答案】D。解析:《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

  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11.【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A项所述为学校享有的权利,B项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D项是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故本题选C。

  12.【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13.【答案】C。解析:“学在官府”是奴隶社会时期所独有的一种教育形态,反映了特定时期教育的特点.体现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14.【答案】C。解析: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之父,著有《普通教育学》。

  15.【答案】A。解析: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

  16.【答案】D。解析: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17.【答案】D。解析:生产力是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的重要因素。

  18.【答案】D。

  19.【答案】C。

  20.【答案】D。解析: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1.【答案】B。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22.【答案】D。

  23.【答案】C。解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强调一个较长的周期,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24.【答案】D。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心理机能对生理缺陷的有效补充,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25.【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的最终表现,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26.【答案】A。解析: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阿基米德未经逻辑推导,突然发现浮力定律,是一种直觉思维。

  27.【答案】B。解析:无意注意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突然停顿,就是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28.【答案】B。解析: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接受来自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

  29.【答案】C。解析: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0.【答案】A。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的意义。新学习的内容“百灵鸟”是概况程度较低的新概念,原有的“鸟”的观念是概括程度较高的概念,故这种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31.【答案】D。解析:依据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可算得10÷8×100=125。

  32.【答案】A。解析: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叫横向迁移。电子琴和钢琴是处于同一抽象概括水平的学习,故二者产生的迁移是水平迁移。

  33.【答案】D。解析: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34.【答案】A。解析: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题干描述为性格的态度特征。

  35.【答案】B。解析: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足”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二、填空题

  36.【答案】第二次

  37.【答案】奖学金

  38.【答案】校长

  39.【答案】网络

  40.【答案】专业理念

  41.【答案】智力

  42.【答案】班主任

  43.【答案】学生学的方法

  44.【答案】选择性

  45.【答案】研究者

  46.【答案】拓展型

  47.【答案】榜样示范法

  48.【答案】创造想象

  49.【答案】黏液质

  50.【答案】间接兴趣

  51.【答案】马斯洛

  52.【答案】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53.【答案】建构主义

  54.【答案】预见性

  55.【答案】操作

  三、简答题

  56.【参考答案】

  意志行动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动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57.【参考答案】

  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结构的差异。

  (4)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性别差异。

  58.【参考答案】

  我国新课改巾课程评价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1)教育评价的多元性。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

  (2)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包括评价主体的发展性、评价范畴的发展性、评价空间的发展性。

  (3)教育评价的即时性。包括即时反馈教学信息、即时激发学习动机、即时提供行为向导。

  四、分析题

  59.【参考答案】

  (1)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还有网吧经营者和社会不良青年柯某。

  (2)《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学校要求班主任对李某进行耐心教育的做法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受教育权。相反,王老师向学校建议开除李某的做法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60.【参考答案】

  李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原则。教书育人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李老师过分关注学生成绩,并将测试成绩在班上公布,过分强调了学生分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原则。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材料中,李老师在给学生补课的时候虽然没有明确收费,但是也没有拒绝家长的礼物,给学生树立了非常恶劣的榜样。

  第三,李老师的做法违反了关爱学生的原则。关爱学生的原则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李老师罚学生抄写作业,涉嫌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过分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没有做到关爱全体学生。

  61.【参考答案】

  (1)首先,学生是独特的人。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材料中,教师发现小辉虽然调皮捣蛋,但非常聪明,并努力和家长一起发现小辉身上的优点,不断鼓励.最终使小辉健康成长。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发展潜力与可塑性,我们不应该以学生现有水平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看到学生未来町能的发展,并且激发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发展。材料中,教师没有因为小辉的问题、父亲的灰心丧气而放弃小辉,反而用发展的眼光看小辉身上的问题,给予了小辉更多的爱与机会,使小辉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

  (2)首先,教师遵循了疏导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新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错误采取简单粗暴的批评.而是根据孩子的优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自我发展。

  其次,教师的做法遵循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以发挥整体影响的教育作用。材料中.教师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找寻小辉的闪光点,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保证了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62.【参考答案】

  (1)林老师的直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直观教具的选用不适当。首先是直观教具的呈现时间不当,林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具摆放好后,就引起了学生的围观,容易在课堂当中使学生分心;其次,直观教具用时太长,整堂课都在翻PPT,没有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第二,直观教具的设计缺乏科学性。首先是标本太小,学生无法看清,实物直观的效果难以显现;其次,林老师在设置PPT时,没有考虑到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的差异律,致使对象与背景无法有效区分出来,导致字很模糊,学生看不清。

  第三,直观手段的运用缺乏与教师的讲解配合。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具,必须注意使言语和直观正确地结合起来。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断地翻着PPT,但是却没有配合讲解,使学生只看了热闹,没有学会新知识。

  (2)教师在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必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教师要根据现场的情况,选取较为清晰直观简洁的直观方式。

  其次,直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材料中,教师过分强调直观的原则,忽视了上课的目的,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师应适当减少直观的内容,将直观展示与学生互动、教师讲授相结合。

  其三,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整直观与讲解的比例。

  其四,要在直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直观的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因此教师要在直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