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模型 | 教资近期直播

首页>特岗教师 > 笔试备考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考点(十八)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考点(十八)

2017-09-15 11:05 来源:文都教师考试网 阅读()

  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是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重点内容,文都教师考试网给大家整理了新课程改革的部分考点,

  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是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重点内容,文都教师考试网给大家整理了新课程改革的部分考点,更多特岗教师内容,请关注文都教师考试网

  一、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1、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如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访问、实验、分析、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这样既可以避免活动的枯燥单调,也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与发展多种能力。

  2、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由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调查、采访、参观、实验、信息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等学习活动,就涉及到一些实践的方法与技能的问题。因此在活动开展阶段,教师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与技术的培训,如:如何掌握利用工具书(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如何使用视听媒体?如何进行访谈?一个完整的调查步骤应该怎样设计?一个规范的调查报告基本格式是怎样的?如何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以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环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教师有所指导,就会大大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与规范性,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因为有了一次这样的经历,以后参加类似的活动,学生就会做得更好。在方法指导上,要正确处理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着重在重点、难点的指导。

  3、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经验、物质条件等限制,在这方面可能会遇到些困难(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起步阶段尤为明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如提供一些图书的分类情况,或向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网址、书目,划定查找范围,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活动效率。

  4、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条件、因素比较复杂,因此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协调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

  5、指导小组合作,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首先,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明确分工,鼓励各成员积极承担责任。大家任务明确,各行其责,可以防止互相推诿,彼此依赖的问题出现。

  其次,要引导学生相互支持、配合。在一个小组内,学生学习能力有强弱,家庭背景、学习条件也有所不同。在完成任务时,则特别需要培养学生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的精神。大家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彼此鼓励,共同完成任务。

  要引导小组内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要给每个成员独立思考、认真钻研、发表观点的时间与机会,以防止组长独裁、好学生“一言堂”、困难学生成听众的现象。

  6、指导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过程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可能的手段,如写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及时记载活动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在诸多记录活动情况的手段中,活动日记既能全面具体地记录活动过程,又容易操作。活动日记需要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活动时间、地点、活动经过、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收获体验等。活动日记的记录形式,可以是纯文本性的,也可以是表格式的。表格式有两个优点:一目了然,便于查阅;记录信息较全面。至于表格的形式,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自主设计出各种形式活泼的表格。

  7、指导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原始资料,有文本材料(各种读书笔记、调查问卷、实验数据、活动日记等),有音像制品(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软盘等),有实物(标本、模型等)。这些原始资料,是活动过程的真实记录,也为活动总结阶段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撰写各种报告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这些资料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种对活动的评价。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这些资料的积累保存工作。活动主题一旦确立,就要指导学生制作档案袋,在档案袋的封面填写:课题名称、研究人员、合作伙伴、分工情况、指导教师等。在活动展开阶段的各种资料及时放进档案袋,以保留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8、拓宽思维,将活动引向深入

  在活动开始实施阶段,学生兴趣较高,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碰到的困难也可能越来越多,这时,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围难所在,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督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不断深化、思路不断开阔,这样就能保证研究向更深入的水平发展,让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深化下去。当然,不可急于求成,包办代替。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尽管各个学校的资源和课程创新的基础不同,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也不一样,但是,一般说来,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1、环境分析和整合。由于不同学校在地域特点、师资质量、学校经费、教学设备、社会物质环境及精神文化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而且不同区域的学校,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对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时学校必须对自身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分析学生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和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等。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必须要整合为一个整体。宝应县水泅中学社区特点是知名的全国荷藕之乡,大多数教师和全体学生生长在荷乡,都与荷有着抽之不断、挥之不去的藕丝情结,这一独特的荷就成了“环境”整合的突破口和平衡点,据此开发出“荷之韵”校本课程。

  2、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指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校本课程确定的目标,必须以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开发活动的准则与导向,以防止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偏离国家的教育方针。而共性中也必须强调个性,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并以此规范和引导整个开发活动,以减少随意性,增加科学性,易于教师准确掌握。

  3、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指学校为实现上述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措施。首先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组织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其次,让教师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自主申报课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进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最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学生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教师必须撰写相关课程的《课程纲要》及教学文本。

  4、评价与管理。评价与管理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保障和改进措施。它涉及制定校内评价制度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校内评价制度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和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应向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阶段不是直线式的,而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前一轮校本课程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后一轮校本课程的依据。在必要的时候,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可以从任何一个阶段开始。例如,在课程组织阶段或课程实施阶段,也可以进行环境分析或对课程目标进行修改。

责编:czm

新课改

热门推荐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文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文都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一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考点(十七)

下一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考点(十九)

Copyright copy;2001-2018 WENDU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