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教资小学语文学科面试中常考文体有写景叙事散文、记叙文、说明文及诗歌等多种形式,由于童话在、第二学段所占篇幅较重,因此也是常考文体之一。在如何安排授课之前首先要了解童话是什么?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段童话课文所占的比重最大。这样安排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们刚从活泼欢乐的幼儿园进入了规范的校园学习,通过故事性强、趣味性强、可读性强的童话,能让学生在文本中得到快乐的同时学到知识,增强阅读的兴趣。第二学段即三四年级,童话篇幅的安排相对较少,但是有几篇资格证面试很喜欢考的文章,例如多次考过的《去年的树》《巨人的花园》。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阅读童话的基础,再安排的理由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读懂通话中蕴含的“真、善、美”。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及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老师应该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主动阅读,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童话具有虚拟的人物和环境,离奇的情节,并且幻想是它最重要的特征。所以在童话体文章的教学中,就不能以简单的课文分析、乏味单调的认知活动作为课堂的主要形式,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学习主体内在的对文学形象的感知、体悟与理解的心理过程,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本身的理解,而且使其不能获得真正的文学美的熏陶。

因此资格证面试童话的教学方法可以安排如下:

1.以读入境。

读分两种,其一是教师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示范朗读塑造情境。把学生吸引到故事中,用情感激发想象,体会文本蕴含的深层意义。其二是充分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读中思、思中悟、悟中学。新课标中提倡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培养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式,特别是朗读和默读阅读习惯的培养。所以可以请学生大声朗读、范读、自由读、同桌互读、分角色扮演读等阅读方式,有效地把情感融入读中。让学生感知文本的内容,感受到朗读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中,小壁虎的尾巴因为被蛇咬断,小壁虎觉得没有尾巴很难看,于是问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当大家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时,它可伤心了。指导学生读小壁虎的话:“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这里应读出小壁虎的失望,读出它的伤心,更读出它的期盼。引导学生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从而走进小壁虎的内心世界。

2.以思促想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因而童话是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最好文学样式。童话课文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想象的空间,生动的形象,精辟的比喻,可以帮助去想象故事的场景,童话的角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在如《自己去吧》一课,小鸭和小鹰分别让自己的妈妈带他们去游泳,看风景,他们的妈妈让他们自己去,“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教师可结合“过了几天”这一词语,让学生想象:这几天中,小鸭和小鹰是怎么做的呢?为了学本领他们吃了哪些苦头呢?通过想象说话,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到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学会本领,不能事事都依赖爸爸妈妈。从而让他们养成独自的能力。

3.演中悟情。

童话故事本身就富有情趣,而学生都有表演的天赋,很多学生都渴望表现自己,通过肢体扮演可以满足孩子的游戏天性,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塑造的形象,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的喜悦。如在《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中,让他们表现懒狮子的懒洋洋,及另一只狮子的苦练本领,定能使他们更深刻的了解童话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4.以讲迁移。

新课标在规划各个学段目标与内容时,提出了“口语交际”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能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能生动形象的讲述故事。这也是资格证面试中着重考察的内容,童话故事是通过语言文字塑造虚拟的人物形象,所以可以先从复述入手,指导学生先学会合理的展开故事情节,进而融入情感,加入表情色彩。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情节去续讲童话,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编童话。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童话文学的情节美、表达美,有助于他们丰富词汇,锻炼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形式多样而又富有个性色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资格证面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童话的文体特征及遵从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多种丰富教学活动的安排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同时感受到语文是乐趣的源泉,使儿童在人生学习的最初阶段体会到求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