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现在是考证类的热门,有的人只准备两周就轻松考过笔试,而有的人辛苦两个月却没有结果,关键是抓住学习的重点和规划。文都教资小编为打算参加2022教师资格考试的小伙伴们总结了一些知识点,希望助大家一臂之力。
1.在人类社会中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2.下列关于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
B.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C.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D.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学风、校风、校规、校纪”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4.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学制。这里的“双轨”( )。
A.衔接并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6.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可以通过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故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等。
C选项,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等。
D选项,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等。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答案选B。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选项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而不是生产力。
选项B,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要求。纵观历史,不难发现,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一致性。
选项C,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最终的决定性作用。
选项D,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体系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题干中问的是“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观点,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但生产力不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故本题选A。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园文化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
选项A,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校园的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又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选项B,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校园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
选项C,教师文化是教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是构成学校文化的因素。教师的资历、社会背景及社会化过程不同,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对教育工作的影响也不同。
选项D,学生文化指某个或某些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行为规范、言语表达和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生活方式。它是反映这个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影像,也是学生由儿童世界向成人世界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属于保证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题干所表述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新的年龄特征”,即个体身心发展从量变到质变,从一个年龄阶段步入下一个年龄阶段,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A选项,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顺序性要求教师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B选项,不平衡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应做到适时而教,抓住“关键期”。
D选项,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之间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师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C。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现代学制中的双轨制。19 世纪,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自上而下的,从大学到中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这两轨互不相通,既不衔接,也不对应。英国是典型的双轨制的代表国家。故此题选C。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外在的客观基础和特定条件。人总是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身体,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题干所述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C项,教育影响,即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D项,个体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此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