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是(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D.政治性和思想性
【答案】C。
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答案】C。
3.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 )。
A.个性的自由发展
B.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C.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D.学生各门功课成绩均好,不偏科
【答案】B。
4.按教学评价的评价目的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 )。
A.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B.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C.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D.相对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答案】D。
5.“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反映出人们选择教育方式受到下列哪种理论的影响。(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复合决定论
D.心理决定论
【答案】B。
6.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资源属于( )资源。
A.信息技术
B.环境和工具
C.社会教育
D.生成性
【答案】D。
7.下列法律中含有规定我国小学生法律地位条款的是( )。
A.《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和《教师法》
C.《宪法》和《民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答案】A。
8.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康德论教育》
【答案】A。
9.儿童身心发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10.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
B.《民本主义与教育》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答案】C。
11.相对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目标
B.教材
C.教学内容
D.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
【答案】D。
12.能够反映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D。
1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是( )。
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答案】A。
14.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B。
15.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答案】B。
16.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在内容上,要以传授( )为主。
A.间接知识
B.直接知识
C.课本知识
D.基本经验
【答案】A。
17.小学语文在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 )。
A.识字写字
B.口语交际
C.阅读
D.写作
【答案】A。
18.“一个信息传播的总体效果等于7%用词加38%口头表达加55%的形体语言。”心理学家阿尔伯·马若琳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哪种心理暗示法?( )
A.环境暗示
B.言语暗示
C.榜样暗示
D.形体语言暗示
【答案】D。
19.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得到奖励表扬而学习,其学习动机是( )。
A.外部
B.内部
C.交往
D.任务
【答案】A。
20.通过编制评价量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 )。
A.量表评价法
B.两两比较法
C.倍数比较法
D.关键特征调查法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