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
A.家长
B.自我
C.教师
D.同伴
【答案】C。《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第二十一条指出:“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
2.《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答案】A。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面向每一位学生,皆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3.幼儿园开展幼儿发展评价工作,应以( )为主要方式。
A.考试
B.问卷调查
C.日常的观察
D.家访
【答案】C。幼儿园开展幼儿发展评价工作应以日常的观察为主要方式,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幼儿发展信息,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保证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
4. ( )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
A.重点发展
B.全面发展
C.局部发展
D.智力发展
【答案】B。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忽视了( ),不能以此作为学生优劣的判断标准。
A.学生的能力
B.学生的个别差异
C.学生的创新
D.学生的思想
【答案】B。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常常是一次考试定终身,考试的效力有限,分数也不能代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不能以此作为学生优劣的判断标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下列关于幼儿教育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B.开发智力,促进知识的积累
C.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D.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答案】B。幼儿教育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积累知识不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工作。
7.能显著提高儿童的角色承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水平的学前教育基本方法是( )。
A.角色扮演法
B.语言法
C.讨论法
D.移情法
【答案】A。角色扮演法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减少消极社会行为的有力手段。角色扮演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儿童在特设情景下的助人行为与日常行为中的亲社会行为,并且提高儿童的助人动机,儿童的消极社会行为也有显著下降,证明了角色扮演确为有效的训练手法。
8.“育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
A.统筹兼顾
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
C.因材施教
D.立足长远
【答案】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9.“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的( )。
A.终身化
B.全民化
C.民主化
D.现代化
【答案】A。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入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活到老,学到老”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10.( )即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综合,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
A.应试教育
B.回归教育
C.创新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D。所谓终身教育,即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综合,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