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
A.产生效益的活动
B.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动
C.传递知识经验的活动
D.培养人的活动
【答案】D。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老子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下列对老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把教师的作用看得非常重要
B.不仅向好人学习而且还要向不好的人学习
C.重视反面教员的作用
D.师生相互信任,既是道德教育的成果也是道德教育的手段
【答案】D。这句话的意思即善人是不善人的学习榜样,不善的人是善人的反面教材,可以作为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D是无关选项。
3.你有一个学生经常打瞌睡,对此,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让他的同桌叫醒他
B.让他坐在教室的前部或者靠近讲台的地方
C.让他回答问题使他保持活跃状态
D.当着全班同学面训斥他,使他清醒
【答案】D。遇到这种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妥善处理。教师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在同学面前发脾气,否则会失去教师的威信,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的情绪和课程进度。以关心的语气帮助他清醒。故D项做法不妥。
4.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加强(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答案】D。幼儿美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5.幼儿园教学评价要以( )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A.教学质量的提高
B.幼儿发展
C.幼儿安全
D.幼儿健康
【答案】B。教学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6.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 )。
A.共存
B.共发展
C.共产生
D.共存、共产生、共发展
【答案】D。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共存、共产生、共发展。
7.在课堂上,有位同学未经许可离开教室。对此,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在几分钟内如果不能找到该学生。应当立刻报告给校长
B.发动全班同学一起去找他
C.立刻把他带回教室,但不要太关注他
D.事后和他进行谈话,严肃地对他说清楚不经许可不能擅自离开教室
【答案】B。学生未经许可离开教室通常有三种原因,一是对教室里的事情感到不愉快,二是想去更感兴趣的地方,三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当学生离开教室,老师首先要做的是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寻找他。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不会走得太远,偶尔不能马上找到他,应该通过内线电话告知办公室或叫一个学 生报告校长,但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扰其他学生。故B项做法不合适。
8.我国教育的改革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关键问题取决于( )。
A.学校负责人教育思想的转变
B.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C.教师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
D.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答案】C。我国教育的改革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关键问题取决于教师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
9.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
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向部分精英,应试教育则面向大众。
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幼儿考试和升学需要。
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幼儿,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答案】B。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体现在多个方面。A、C、D三项所述都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B项说法错误。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以一切学生为教育对象,应试教育才是精英教育。
10.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和改革的方向,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树立正确的办园目标
B.转变观念,达成共同认识,是推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C.注重幼儿知识教育
D.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
【答案】C。在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和改革的方向。其中A、B、D选项完全符合幼儿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