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我国幼儿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基础教育
B.属于启蒙教育
C.属于义务教育
D.属于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答案】C。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我国施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即义务教育包括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
2.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引起课堂上一阵骚动。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平静而真诚地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为班上做画报”
B.不予理睬,擦掉画,开始上课
C.立即查找作画人
D.批评教育学生
【答案】A。对面突发事件,A选项的做法充分显示了教师的教育机智,既解决了尴尬的状况,又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
3.( )不是为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A.评价
B.考试
C.检测
D.考核
【答案】A。为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中,第二部分第二十一条明确提出了“评价不是为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的观点。
4.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 )。
A.创造者
B.传承者
C.发起者
D.实践者
【答案】A。《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第二十三条提出:“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5.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 )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A.尊重和信赖
B.理解
C.信任
D.包容
【答案】A。《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第二十条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6.一位老师走上讲台,发现讲台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用仿宋字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的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怕你呢?”落款是“你最讨厌的、等待你处罚的学生”。对上述行为,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不动声色地正常进行教学活动
B.私下与该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C.在课堂上对该学生进行谴责
D.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
【答案】C。在课堂管理中,如遇到突发事件,最不正确的行为就是侮辱学生的人格。这样会破坏正常友好的师生关系。而且不利于教师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光辉形象。尊重学生的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7.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 )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A.严格
B.宽松愉悦
C.平等
D.自由
【答案】D。“自由的成长环境对于学生而言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8.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 )。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习成绩的提高
C.升学
D.终身学习的能力
【答案】A。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9.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取决于教育内容的( )。
A.知识性
B.科学性
C.丰富性
D.专业性
【答案】C。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决定着教育活动的多样化。
10.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答案】D。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要源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