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的儿童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差,不具备交往技巧,逃避群体,孤僻、沉默,被同伴和成人所忽视。
A.被抛弃型
B.受欢迎型
C.被忽略型
D.被拒绝型
2.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 )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互补性
C.统一性
D.不平衡性
3.幼儿一般从( )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4.“幼儿的智力活动依赖于兴趣。”这是( )的观点。
A.桑代克
B.苏霍姆林斯基
C.陈鹤琴
D.奥苏伯尔
5.在幼儿的个体发展中,( )是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A.生命的健康存在
B.良好的个性品质
C.积极向上的精神
D.开发幼儿智力
6.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张老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张老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 )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巩固深化
D.情境表演
7.下列关于学龄前儿童游戏与教育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戏是主动、自愿的活动,而教育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
B.游戏是外在控制,教育是内在控制
C.游戏是主观需要,教育是客观要求
D.游戏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活动,教育则常常指向未知领域
8.对于初生2、3个月的婴儿,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
A.手工、绘画材料
B.用手穿的大木珠
C.色彩鲜明的小球
D.不倒翁、拨浪鼓
9.角色扮演训练中提供的行为范例变为幼儿自己的信念与准则,一般发生在角色扮演的( )阶段。
A.及时模仿
B.简单再现
C.认同
D.内化
10.教师和幼儿是否建立良好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看待幼儿,即( )。
A.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
B.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观
C.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
D.是否树立了正确的知识观
教资国考幼儿《综合素质》精选练习题:儿童观答案(二)
1.【答案】C。这种幼儿往往在群体中是被忽视的幼儿,内心里有恐惧和孤独。
2.【答案】B。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教育好残障儿童(指盲、聋、自闭症、肢残和智残学生,由于生理上有缺陷,造成生活学习和交往等方面特别困难,而需要给予特别帮助和照顾的学生),不知要比常人多洒下多心血和汗水。
3.【答案】B。4个月的婴儿就能对颜色有分化反应,特别是红色的玩具引起孩子兴奋。之后,他又不断地摆弄玩具。由于天天接触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玩具,使他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区分颜色、形状、大小的本领。
4.【答案】B。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幼儿的智力活动依赖于兴趣”,其主张幼儿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
5.【答案】A。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6.【答案】A。移情法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其中,认知提示是指结合游戏,通过提示、分析和讲解,帮助孩子学会辨别几种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
7.【答案】D。幼儿游戏就是适合于幼儿玩耍的游戏,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和动作的协调性等为主要的目的。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让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方式学习,让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8.【答案】D。因为2到3个月的婴幼儿很小,对于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应用,所以只能用不倒翁和拨浪鼓。
9.【答案】D。内化就是儿童将外在的观念转化为自己的信念的过程。
10.【答案】A。正确的儿童观是决定师幼关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