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的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以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为出发点的功利主义教育目的观是( )
A.个人本位
B.社会本位
C.科学主义
D.人文主义
3、青春期外形最明显的特征是( )
A.身体迅速长高
B.体重迅速增加
C.四肢发育不平衡
D.脸部变得粗糙
4、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过于安静,或由于紧张拘谨、惧怕老师,学生反应迟钝、呆板,回答问题被动;课堂纪律较松散,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 )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一般型
6、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
A.卢梭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
B.对祖国的热爱
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
D.高考录取后带来的喜悦
8、目前在我国部分中小学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9、对影响人的诸多因素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传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B.人的身心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但是人接受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人的发展应完全由教育来承担
D.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0、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的学制是(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型
D.分权制
12、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称为( )
A.程序教学
B.行为塑造
C.课堂管理
D.掌握学习
13、根据过度学习理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多少时,记忆效果?( )
A. 100%
B. 120%
C. 150%
D. 180%
14、从活动的形式来看,课外活动具有( )
A.自愿性和选择性
B.灵活性和多样性
C.独立性和自主性
D.轻松性和娱乐性
15、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德育过程的根本矛盾是教师与学生的矛盾。
17、是不是一节好课就是看老师的课是否讲得精彩。
18、谈话法就是启发式。
19、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知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因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20、在教学过程中要绝对避免一心二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
22、简述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征。
23、简述如何组织课外活动。
24、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25、如何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一直以来是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都共同关注的问题,请结合“教学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谈谈教学中如何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所谓教师之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
(1)分析材料一,你认为“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2)叶圣陶怎样解释教师的作用?
27、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问:如何理解教师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作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