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关于进制表示正确的叙述是(  )。

  A.十进制数可用l0个数码.分别是1~10

  B.一般在数字后面用大写字母B表示十进制数

  C.二进制数只有两个数码1和2

  D.数据在计算机内部都是以二进制编码形式表示的

  2.在Word中,当“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和“复制”命令呈浅灰色而不能被选择时,表示(  )。

  A.选定的文档内容太长.剪贴板放不下

  B.剪贴板里已经有信息了

  C.在文档中没有选定任何信息

  D.正在编辑的内容是页眉或页脚

  3.在Excel中,以下关于排序顺序,描述正确的是(  )。

  A.先按主要关键字排序.然后再重新按次要关键字排序

  B.按主要关键字排序.次要关键字无效

  C.次要关键字字段按照次要关键字排序.其他字段按主要关键字排序

  D.先按主要关键字排序.当主要关键字的数值相同时.再按次要关键字排序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字信息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造成失真

  B.一台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CPU

  C.断电后.计算机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

  D.可以随意地将他人网上的作品放在自己的网站中

  5.通过微博、微信、电视广播及其他途径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超过5亿人次,这个事例说明不恰当的是(  )。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6.下列(  )不是TCP/IP参考模型中的应用层协议。

  A.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B.网络文件系统NFS

  C.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D.文件传输协议FTP

  7.以下数据结构中,不属于线性数据结构的是(  )。

  A.二叉树

  B.栈

  C.线性表

  D.队列

  8.宽带网络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2013年确定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中对宽带接入能力的目标设定为:到2020年(  )。

  A.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00Mbps和20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Gbps

  B.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Gbps

  C.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

  D.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5Mbps和10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

  9.Al指的是(  )。

  A.时效性

  B.办公自动化

  C.管理应用

  D.人工智能

  10.计算分辨率为800×600的24位真彩图像的l分钟.25帧/秒的非压缩视频存储容量约为(  )。

  A.2GB

  B.1.5GB

  C.2MB

  D.1.5MB

  11.某教师以myname为用户名在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注册的电子邮箱地址应该是(  )。

  A.myname@sina.com

  B.myname.sina.com

  C.myname.sina@com

  D.sina.com@myname

  12.当图像分辨率为800×600,屏幕分辨率为640×480时,正确的是(  )。

  A.屏幕上显示一幅图像的64%左右

  B.图像正好占满屏幕

  C.屏幕上显示一幅完整的图像

  D.图像只占屏幕的一部分

  13.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与时序,语法是关于(  )。

  A.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的规定

  B.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作出的响应的规定

  C.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D.接口原语的规定

  14.一个4端口的两层以太网交换机,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  )。

  A.1,1

  B.4,4

  C.1,4

  D.4,I

  15.(  )是指元素的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从矩形转变成圆形;而(  )则是指元素的位置、大小及透明度等的一些变化,这样的动画如飞机从远处慢慢靠近,一个基本图形的颜色由深变浅等,逐帧动画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复杂。

  A.逐帧动画、移动动画

  B.形状动画、移动动画

  C.关键帧动画、逐帧动画

  D.移动动画、形状动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16.简述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17.请简述图形与图像的区别。

  18.教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的形式有哪些7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9.案例:

  在学习“精彩的多媒体世界’’这节课时,某教师撰写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组成元素,掌握多媒体作品的交互操作,了解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对多媒体作品的兴趣.

  问题:

  (1)根据新课标理念和要求,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评价。行为动词使用恰当。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0.案例:

  李老师在“数据的处理与统计”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演示如何插入、移动、删除工作表,随后演示了一些常用公式的应用方法,并布置了层次学习任务。

  第一层任务: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

  第二层任务: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

  很多同学在完成第一层任务后,都觉得第二层任务难度太大,甚至某些同学放弃了操作。

  问题:

  (1)李老师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l小题,35分)

  21.请阅读以下材料:

  课题:《信息技术“观光号之旅”》是《高中信息技术》涉及的内容。

  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刚从初中升上高中,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通过学习,抽象逻辑思维逐步成熟,能够用理论作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从经验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是初中二年级开始的,到高中二年级则趋向定型。中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

  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描述本节课教学目标。

  (2)描述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3)简要描述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2.【答案lC。解析:当“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和“复制”命令呈浅灰色而不能被选择时,表示在文档中没有选定任何信息。

  3.【答案】D。解析:Excel中,排序时先按主要关键字排序,当主要关键字的数值相同时,再按次要关键字排序。

  4.【答案】B。解析:信息处理技术分为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计算机采用数字技术,而原来的一些家用电器主要采用模拟技术.它们对应的信号就是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要强,不易失真。断电后.硬盘中的信息并不会丢失。不能随意地将他人网上的作品放在自己的网站中。

  5【答案】D。解析: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每种信息都需要载体。一本书、微博、微信、电视广播及网页等都是信息的不同载体。可见。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6.【答案】C。解析:TCPflP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七种:①网络终端协议TELNET,用于实现互联网中远程登陆功能。②文件传送协议m,用于实现互联网中交互式文件传输功能。③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电子邮件传送功能。④域名服务DNS,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名字到IP地址映射的网络服务。⑤路由信息协议RIP,用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路由信息。⑥网络文件系统NFS,用于网络中不同主机间的文件共享。

  ⑦HlrrP协议,用于WWW服务。

  7.【答案】A。解析:线性数据结构包括线性表和链表,剩下的树与图还有离散结构都不属于线性结构,反过来说就是,除了线性表和链表其他的都不算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是指在该类结构中至少存在一个数据元素,它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前驱或后继,如树和二叉树等。

  8.I答案】B。解析:《“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中设定,到2020年,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国民充分享受宽带带来的经济增长、服务便利和发展机遇。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人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吉比特每秒(Gbps)。宽带应用深度融人生产生活.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较为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9.【答案】D。解析:Al的全写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

  10.【答案】A。解析:存储量=帧图像存储量×帧频×播放时间(单位:字节)。即(800×600×24/8)×25×60=2GB。故选A。

  11.【答案】A。解析:邮箱地址为“用户名@域名”。

  12.【答案】A。解析:屏幕分辨率的行、列像素数分别是图像分辨率的80%,所以屏幕上只能显示这幅图像的64%,故选A。

  13.【答案】A。解析:语法,确定通信双方交换的数据格式、编码和电平信号等。

  14.【答案】D。解析:交换机的一个端口是一个冲突域,一个交换机是一个广播域。本题1个交换机4个端口。故冲突域个数为4,广播域个数为1。

  15.【答案】B。解析:形状补间动画是变换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动作补间是变换图形的颜色和位置等。故选B。

  二、简答题

  16.【参考答案】

  计算机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四种:

  (1)通过存储介质传播;

  (2)通过游戏软件传播;

  (3)通过网络传播;

  (4)通过计算机硬件传播。

  17.【参考答案】

  图形是指由外部轮廓线条构成的矢量图。即由计算机绘制的直线、圆、矩形、曲线、图表等;线条非常光滑流畅,放大图形,其线条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光滑性及比例相似性,图形整体不变形;占用空间较小。图像是由扫描仪、摄像机等输入设备捕捉实际的画面产生的数字图像,是由像素点阵构成的位图。色彩丰富、过渡自然;保存时计算机需记录每个像素点的位置和颜色,所以图像像素点越多(分辨率高),图像越清晰,文件就越大,放大易失真。

  18.【参考答案】

  教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问的互评;师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三、案例分析题

  19.【参考答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多媒体作品的组成元素;

  ②掌握多媒体作品的交互操作;

  ③了解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趣味性的互动方式.多角度分析多媒体作品;

  ②通过对老师制作的半成品进行简单地美化,培养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选择赏析优秀的作品,激发认识多媒体作品的兴趣;

  ②简单地美化半成品,产生成就感,从而产生动手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兴趣。

  (2)教学重点:赏析多媒体作品;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应用多媒体制作工具。

  20.【参考答案】

  (1)李老师主要采用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种教学方法;

  李老师之所以要进行分层次的任务设计,原因如下:

  ①关注基础水平。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分层的任务可以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需求;

  ②依据认知特点的不同。

  (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来说梯度太大,跳跃性太强,不适合学生的学习。

  改进后的任务如下:

  任务一: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

  任务二:在老师的教导下了解常用的函数及公式,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任务三: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

  四、教学设计题

  21.【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关于“信息”不同的定义。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可传递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②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③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经历、体验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表达自我的观点、交流思想、开始合作。②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方法,能够把类似的思想方法迁移到 今后的学习中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②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体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③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④培养有效地运用信息意识,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信息的基本特征。②信息技术。③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①信息的定义。②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区别与联系。③信息的基本特

  征:共享性、载体依附性、信息的二重性。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

  (3)教学策略

  作为新课教学,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教学过程将采用讲授法教学。课堂教学时间为40分钟。

  ①形成认知结构的策略。②促进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③教学模式。步骤一:组织教学;步骤二:导入新课;

  步骤三:讲授新课;步骤四:巩固新课;步骤五:布置作业。④课堂教学策略:授课内容要组织好;组织教学语言;

  组织课堂:要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①“你做我猜”,将学生分为3至6个小组,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入信息技术学习的情景与状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学生接上一活动分组,全组学生参与活动。允许学生使用纸和笔记录。30秒钟内,学生复述教师所讲的内容。

  ③通过“读书时代”活动,让学生访问网站,把找到的信息回复到网站。学生相互查看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思考自己的所感所想。

  ④通过“信息技术走进新时代”活动,让学生运甩计算机访问因特网,根据教师给定的要求寻找几个典型事例来对信息的一般特征的问题进行思考,把思考的结果和找到的案例回复到网站上。

  ⑤教师对以上活动进行点评。

  ⑥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