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备考正在紧张的进行中,教师资格备考最最离不开的就是做题,做题可以检测你的复习程度,便于查缺补漏,目前市面上的化学学科试题少之又少,文都教师考试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及答案,希望帮助广大考生边做题边提高应试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

  2.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  )。

  A.观察法

  B.文献法

  C.调查法

  D.讨论法

  3.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  )。

  A.设计化学作业

  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

  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

  4.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

  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

  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

  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

  5.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

  A.讨论法

  B.自学

  C.讲授法

  D.探究法

  6.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  )目标。

  A.过程与方法

  B.知识与技能

  C.知识与能力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下列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

  A.标本

  B.电影

  C.电视

  D.投影

  8.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描述中.属于同一水平层次的是(  )。

  A.经历、参与、认识

  B.感受、认同、保持

  C.认同、体会、认识

  D.经历、关注、增强

  9.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10.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

  A.化学课程目标

  B.化学教学内容

  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

  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1.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  )。

  A.纸笔诊断性测验评价

  B.纸笔总结性测验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

  12.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

  A.可行性原则

  B.简约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

  13.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是(  )。

  A.实物

  B.化学实验

  C.投影仪

  D.模型

  14.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

  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

  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15.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6.化学变化过程中有的还伴随着颜色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后.溶液由无色变成紫色

  B.AgBr固体见光分解后,剩余固体呈银白色

  C.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久置后溶液几乎无色

  D.紫色石蕊溶液通人SO2.溶液最终变成无色

  17.X、Y、Z是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X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M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L层上的一半.2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上的3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三种元素一定能组成X2YZ3型的化合物

  B.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溶于水

  C.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

  D.YZ,用于光纤通讯.且不会被酸和碱腐蚀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20.CO2应有四种基本振动形式,则它的红外光谱图应有(  )个峰。

  A.1

  B.2

  C.3

  D.4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21.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1

  近30年的化学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乃至成人存在大量的化学错误概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充分建立化学多重表征(即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以及不同表征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转化。表征障碍造成大量的化学学习困难.从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瓶颈。此外由于许多化学实验难于用肉眼观察,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在现实的教学中难以操作.严重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素材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学者积极开发计算机模型并广泛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运用。计算机模型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体现,与其他物理介质的科学模型相比,在研究宏观、微观、复杂系统及其动态演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量事实证明.计算机模型能有效帮助学生丰富科学概念的表征形式.促进其合理的心智模型的建构、科学概念的理解、思维深度的加工、建模技能的提高。由于计算机模型具有图形并茂的特点,对于一些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具有较好的演示效果,很好地促进了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不可否认计算机模型仅仅是对事物、现象的简约表征,通常不包含事物多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全面掌握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素材3

  计算机模型至今在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的科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欠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计算机建模工具及模型极其有限。

  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及能力欠缺.对计算机模型的原理与应用缺乏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模型操作的教师较少,能够修改或者自主设计计算机模型.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计算机模型教学的教师更少。

  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哪些问题?

  (2)计算机模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有哪些?

  (3)根据素材概括我国计算机建模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哪些不足。并从教师方面,对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教学提出建议。

  (4)从学生的角度,提出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22.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1

  下面是某教师对“防止气体倒吸”实验装置的改进。

  图1是改进的“防止气体倒吸”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图1装好装置。

  第二步:实验操作及现象。将球形干燥管下端浸入CCl4层,持续通入氨气,滴有酚酞的水层逐渐变红(无倒吸现象),将球形干燥管下端提取,浸入水层,大量无色的水溶液瞬间倒吸至干燥管球形部,水面随即回落,再将干燥管下端浸入CCl4层,倒吸立即停止,重复操作几次,现象十分明显。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素材2

  下表是某地区中学学生、化学教师对“化学新课程实施中作业存在问题”的调查统计。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根据上述素材,简要回答下述问题:

  (1)素材1中改进的化学实验装置有哪些优点?

  (2)分析素材2,谈谈本地区化学新课程实施中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提出改进该地区新课程实施中作业现状的对策。

  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23.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答题情况如下:选择A的几乎没有,选择B的占72%,选择C的占12%,选择D的占16%。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_。

  (2)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

  (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24.案例: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Fe3+和Fe2+的相互转化”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展示】苹果

  【对比实验】榨苹果汁——不加维生素C和加一片维生素C

  现象:不加Ve的那杯很快变成棕黄色,加Vc的那杯较好地保持了苹果本色。

  化学变化中的颜色变化往往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发现二价铁和三价铁相互转化过程中呈现的缤纷色彩。

  Fe3+的检验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问题:

  (1)列举该教学片段中的探究要素。

  (2)该教学片段有哪些值得改进或优化的地方?

  (3)教师在规划、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乙酸”的部分内容:

  二、乙酸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117.9℃,熔点16.6 ℃,当温度低于熔点时,乙酸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冰醋酸,乙酸易溶于水。

  1.乙酸的酸性

  我们已经知道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但它的酸性强弱如何呢?

  科学探究

  1.家庭中经常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CaCO3)的暖瓶或水壶,以清除水垢。这是利用了醋酸的什么性质?通过这个事实你能比较出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吗?

  2.设计一个实验,比较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验证你上面所得的结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红葡萄酒密封储存的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过程中生成了一种有香味的酯。我们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制备酯.

  实验3—4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酸,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照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汽经导管通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如图3一16所示),观察现象。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乙酸乙酯是酯类物质中的一种。这种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一般要加入浓硫酸做催化剂.并加热。

  酯化反应的产物是酯.一般由有机酸和醇脱水而成。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的混合物。现在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各种酯,用作饮料、糖果、香水、化妆品的香料,也可以用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针对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2)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3)试说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设计教学过程。

  (5)在乙醇和乙酸的反应中,浓H2SO4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C。解析: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观察、问卷、访谈、测验等手段获得事实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如文献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座谈会调查法、问卷法。故本题选C。

  3.【答案】A。解析:化学作业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的,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的内容要素。故本题选A。

  4.【答案】B。

  5.【答案】C。解析:化学概念的建立、化学现象的原因解释、化学原理的揭示等一般运用讲授法。故本题选C。

  6.【答案】A。解析: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学习的能力属于高中化学学习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7.【答案】A。解析:标本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

  8.【答案】C。

  9.【答案】C。解析: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会使大量树木被砍伐,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易造成水、土、空气、食物等的污染;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可防止因水质富营养化而造成大量藻类生物的繁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有利于回收利用,保护环境;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可有效防止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故本题选C。

  10.【答案】A。解析:化学课程目标是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

  11.【答案】D。解析:活动表现评价是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

  12.【答案】C。解析:化学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其中科学性原则是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

  13.【答案】B。解析:化学实验是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

  14.【答案】D。

  15.【答案】B。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16.【答案IC。解析: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后,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A项错误。AgBr固体见光分解后,剩余固体是黑色粉末状银,B项错误。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久置,次氯酸分解,溶液几乎为无色,C项正确。紫色石蕊溶液通入SO2,由于SO2显酸性,溶液最终变成红色,D项错误。故本题选C。

  17.【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X是H(Li、Na)元素,Y是Si元素,Z是O元素,所以这三种元素可以组成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1)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不能充分建立化学多重表征(即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以及不同表征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转化.

  (2)①优点:计算机模型能有效帮助学生丰富科学概念的表征形式,促进其合理的心智模型的建构、科学概念的理解、思维深度的加工、建模技能的提高;计算机模型具有图形并茂的特点,对于一些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具有较好的演示效果。

  ②不足:计算机模型仅仅是对事物、现象的简约表征.通常不包含事物多方面的信息。

  (3)①不足:我国计算机模型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相对欠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计算机建模工具及模型极其有限: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及能力欠缺。

  ②建议:开发适应我国教学实际的建模工具及模型.加强计算机模型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对科学模型的理解以及建模的能力;计算机建模与其他教学方式优化组合,提高教学效果。

  (4)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①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②呈现宏微现象,理解科学知识;③训练科学方法,提高探究能力;④引导反思质疑,理解模型本质。

  22.【参考答案】

  (1)本实验通过移动干燥管,使氨气先与CCL接触、再浸入水里,出现“不倒吸→倒吸→不倒吸”的有趣现象,深刻揭示了氨气发生倒吸的原因,教学效果理想。

  (2)该地区化学新课程实施中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作业数量偏多,学生负担较重;②作业内容枯燥,缺乏与生活、社会的联系;③作业形式单调,以书面作业为主;④作业层次性和选择性不强;⑤作业批改缺乏互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该地区新课程实施中的作业现状:①明确新课程中作业的功能;②重视作业的自主开发和设计,作业内容生活化,作业形式多样化、因材施教、体现层次性,选择优秀作业进行展评;③作业批改中渗透人文关怀;④加强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

  三、诊断题

  23.【参考答案】

  (1)B。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四、案例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该教学片段中的探究要素有:生动的联系生活的探究问题情景,富有驱动性的探究任务,能够拆解、能够展开的探究活动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得到一定的结论。有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2)①苹果颜色变化的问题情景具有生活性,是很好的驱动性问题,但这一驱动性问题没有与后面的探究任务紧密衔接,使该问题的功能和价值打了折扣。此外,苹果汁的变色不完全是Fe2+被氧化的问题,还有酶等其他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注意其中的科学性问题。

  ②设计了能够展开的探究活动过程很好,但没有具体设计。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学生的角色是

  什么.具体活动点是什么,活动形式和活动的具体组织方式是什么等问题都不够明确。

  ③学生可以探究得到一定的结论,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具体落实点是什么.进行这个探究活动与前后学习有何内在关系等问题也是进行具体探究设计时必须考虑的。

  (3)教师在规划、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探究活动的目标要与学生化学学习的进程相一致。在学习化学的起始阶段,化学的基本观念尚未形成,动手能力较差,此时的科学探究活动应主要以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为主:化学课程学习后期的科学探究活动应承担较多的教学功能,应被赋予较多的目标要求和较高的价值追求。

  ②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要经常进行,但不宜过于频繁。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承载较多的教学价值,要经常安排和进行,但由于教学时间和学校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会造成教学课时过分紧张,难以完成总体的教学任务。

  ③在日常教学中穿插“碎片式”的探究活动。“碎片式”的探究活动可以多角度、立体化地开展,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随时能参与科学探究活动,随时能体验到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五、教学设计题

  25.【参考答案】

  (1)该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理解羧基的结构特点;

  ②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③能够初步熟悉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有关操作。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及实物,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②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③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引导学生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明确酯化反应的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思维能力;

  ②能够通过乙酸用途等的学习,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①乙酸的酸性;②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

  (4)教学过程

  [导人一设疑激趣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乙醇的结构和一些重要的性质,知道它是酒的主要成分。那你又是否知道: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

  [新课讲授]

  I.展示无水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和气味)。

  Ⅱ.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总结乙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Ⅲ.根据结构决定性质,带领学生通过几个小实验研究一下乙酸的化学性质。

  [师]根据初中已学知识,大家说说乙酸有什么性质?

  [生]弱酸性。

  [师]根据下列药品,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药品:镁条、NaOH溶液、Na2CO3粉末、乙酸溶液、酚酞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实验一]乙酸与镁的反应

  [实验二]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写反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得出乙酸具有酸性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的结论.

  教师再次提问,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学生提出NaOH,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归纳]通过前面几个小实验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乙酸的酸性比硫酸、盐酸等的酸性弱,但比碳酸的酸性强。

  观看“除去水垢”漫画.说出其中的道理.

  观看漫画“喝醋解酒”,引出酯化反应的实验。并做演示实验。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提问与讲解、小组讨论、动画演示等方式对酯化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及原因、注意事项呈现在课堂上.

  教师讲解乙酸的用途.

  [巩固提高]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拓展知识点.

  [小结]

  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

  (5)催化剂;吸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