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现在是考证类的热门,有的人只准备两周就轻松考过笔试,而有的人辛苦两个月却没有结果,关键是抓住学习的重点和规划。文都教资小编为打算参加2022教师资格考试的小伙伴们总结了一些知识点,希望助大家一臂之力。

1.我国科举制度始于( )。

A.两汉时期

B.明清时期

C.两宋时期

D.隋唐时期

2.以“学在官府”为主要特征的朝代是( )。

A.商朝

B.汉朝

C.西周

D.秦朝

3.“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教育的改革趋势即教育( )。

A.终身化

B.全民化

C.法制化

D.多元化

4.体现了“泛智教育”思想,且为第 一本教育学著作的是( )。

A.《康德论教育》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5.下列说法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接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B.拾级登梯,循阶而上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同为资本主义的英国和法国,教育呈现出极大的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人口质量不同

C.生产关系不同

D.文化价值观不同

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简答)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建立。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期,在明朝进入鼎盛时期,清末1905年废止。

选项A,两汉时期的选士制度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是指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将经过考察的优秀人士推荐给朝廷,以备录用,又叫“荐举”。所谓“征辟”,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选项B,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选项C,两宋时期书院盛行。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

选项D,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 过 考 试选拔官吏的成熟制度。始于隋唐时期,在明朝进入鼎盛时期,清末1905年废止。

题干中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期。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西周时期,我国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这一时期教育的典型特征是“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教育与国家政治事务密不可分。故选项C正确。

选项A,商朝,学校的名称有“学”、“左学”、“右学”、“大学”、“序”等。

选项B,汉朝,汉王朝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在儒家思想指导下,完成了文化教育政策上的大转变,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官私并行,并为中国封建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选项C,西周的学在官府,主要体现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

选项D,秦朝,焚书坑儒,推行礼教,秦孝公用法家思想为指导,实行变法,把“公”和“忠”作为最高的道德规范,排斥儒家的孝、悌、仁、义等德规范。

综上所述,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

选项A,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是将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选项B,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选项C,教育的法制化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实施教育,健全教育法律法规。

选项D,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题干中,“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说明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体现的是全民化。所以,选项B正确。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提出“泛智教育”,即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其专著《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因此,C选项正确。

选项A,《康德论教育》又称为《教育论》,是康德的专著。康德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完善。

选项B,《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专著,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赫尔巴特的观点包括:①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②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③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④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⑤教育的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选项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是培根的著作,培根在其中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C。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俗语含义。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指教育是思想上的接生,强调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属于启发性原则。

A选项,“温故而知新”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其基本含义是温习旧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新知识,所以A选项表示的是巩固性原则。

B选项,“拾级登梯,循阶而上”出自《礼记》,说的是台阶要一级一级慢慢登,循序渐进的前进。B项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C选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孔子的《论语》,“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原则。

D选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强调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因此,与苏格拉底“产婆术”观点相似的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故此题选择答案C。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人口等均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选项A,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选项B,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在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教育投入,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选项C,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是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经济关系指的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选项D,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体现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并且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题干中英国和法国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同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人口质量不相上下。但是英国和法国的文化价值观有所不同,从而造成了教育的差异。故选择D。

7.【参考答案】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