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期是( )等发展的敏感时期,在这一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推迟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A.语言、形状知觉、音感
B.记忆、形象思维、色彩感
C.动作、逻辑思维、想象力
D.意识、时间知觉、乐感
【答案】A。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时期,在这一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B。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效度是一个比信度更为重要的指标,因为一个低效度的测验,即使具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按测验的功用分类可分为学绩测验、能力测验、( )。
A.人格测验
B.个别测验
C.团体测验
D.常模参照测验
【答案】A 。按测验的功用分类可分为学绩测验、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位于( )。
A.儿童平均发展
B.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C.创造力的培养
D.儿童智力的开发
【答案】B。《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逐渐开始认识到,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5.终身教育思想由( )提出。
A.赫尔巴特
B.保罗•朗格朗
C.杜威
D.康德
【答案】B。“终身教育”这一术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
6.我国教育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 )、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A.素质教育
B.育人为本
C.全面提高
D.因材施教
【答案】B。《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7.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把扫帚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搞的恶作剧。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大发雷霆,立即查找恶作剧的人
B.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连扫帚都向我表示不满了.希望你们在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吧!”
C.稍作整理,批评训斥学生
D.认真地说:“我就喜欢接受他人的挑战。”
【答案】B。体现了该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够灵活地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和学生的关系。
8.《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初步实现“两基”目标后,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大决策。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答案】C。《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初步实现“两基”目标后,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大决策。该决定是国务院于2001年5月29日正式颁布的,当时江泽民同志是我国最高领导人。
9.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设计不包括( )。
A.活动内容的引入
B.活动过程的设计
C.活动结束和延伸的设计
D.活动影响的预测
【答案】D。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设计包括:活动内容的引入、活动过程的设计和活动结束及延伸的设计,不包括活动影响的预测。
10.以下对保育工作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保育者的工作是帮助教师做好一些教学辅助工作
B.保育者的工作是搞好卫生
C.保育者的工作是保证在园儿童吃好、穿好
D.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
【答案】D。保教结合原则是指对幼儿的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即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实现保教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