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不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
A.服务者
B.支持者
C.合作者
D.引导者
【答案】A。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2.学前教育目标的核心是( )。
A.社会发展
B.儿童发展
C.学科发展
D.经济发展
【答案】B。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核心目标。
3.社会要求与( )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A.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B.教育机构
C.政府
D.父母
【答案】A。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4.幼儿知识经验有限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他们( ),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从幼儿入园开始就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为道德的启蒙教育打下基础。
A.模仿性差,辨别是非的能力强
B.依赖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
C.模仿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
D.依赖性差,辨别是非的能力强
【答案】C。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性强,但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所以需要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为道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5.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 )目标的范畴、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答案】C。幼儿的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6.要做到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要( )。
A.一视同仁
B.实事求是
C.宽宏大量
D.以书为本
【答案】B。实事求是是教师严谨治学的基本原则。
7.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国家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
A.保障
B.前提
C.先锋
D.基础
【答案】D。《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中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8.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育目的,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以( )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多样性
D.尊重幼儿心理
【答案】B。《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第二十四条规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育目的,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
9.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 )和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A.幼儿的特长
B.幼儿的智力
C.幼儿的社会性
D.幼儿的能力
【答案】C。幼儿的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 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就要求德育内容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发展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10.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基础教育
B.启蒙教育
C.属义务教育
D.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答案】C。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我国施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即义务教育包括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