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述著作中属于柏拉图的代表作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 )以后,《四书》和《五经》开始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清代
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4.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被称为(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
5.下列关于教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B.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C.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活动
D.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A.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
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C.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
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7.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
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
8.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比,其优点是( ).
A.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
B.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C.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
D.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9.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迁移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0.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心胸开阔,兼容并包等都属于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的( )。
A.气质特征
B.能力特征
C.人格特征
D.认知特征
11.凯凯因与同学打架,被老师列为“坏学生”,名字被粘贴在教室板报的“坏学生”名单上,并被要求众承认错误。此后,凯凯不愿去上学。该教师违背了哪项德育原则?(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教育一致和连贯性原则
12.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 )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泛爱
B.泛智
C.泛美
D.泛德
13.“孟母三迁”反映了(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4.学生害怕在社会公共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
A.抑郁症
B.恐惧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15.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的功能是(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6.下列不属于影响品德发展的内部因素的是( )。
A.认知失调
B.学校教育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17.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积极性、主动性、多变性
B.适应性、社会性、稳定性
C.内化性、意志性、多变性
D.自觉性、主动性、稳定性
18.暑期将至,江苏某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快乐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搜寻民间小游戏并进行实践,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要求学生到父母作的地方进行体验,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感恩父母。该校教师有效地运用了( )的德育方法。
A.说服教育
B.榜样示范
C.指导实践
D.品德修养指导
19.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1.A[柏拉图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里。其教育思想极为丰富。卢梭曾盛赞《理想国》是“的一部教育著作”。
2.B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故选B。
3.C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4.C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5.C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种统一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故本题选C。
6.D遗忘现象的产生就它的机制来说,是记忆痕迹的消退或抑制。一般认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由于记忆痕迹的逐步消退;长时记忆当巾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先后材料的干扰,是由于神经过程的负诱导规律而产生抑制的结果。这种于扰抑制作用又分为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十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所以题干中中间遗忘多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7.A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法可以分为两类:(1)语言文字说服。如讲解、报告、淡话、辩论、指导阅读等。(2)事实说服。如参观、访问、调查等。事实说服可以使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用具体生动、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提高说服的效果。
8.C分科课程是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知识.并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加以组织的课程形态。分科课程的优点是有利于深化学生列某一领域的理解.培养学生V,J专业素养;其缺点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知识素养,同时造成学习任务繁重。A、B、D三项均是综合课程的优点。
9.A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迁移可以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化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上属于同一水平层次.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如直角、钝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都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化水平。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和概括化水平的经验之问的相互影响。从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上来看,有的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高,形成了认知结构中的上位概念;有的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低,形成了认知结构中的下位概念。
10.C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因此该题反映的是人格特征。
11.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题干中老师直接给凯凯贴上二“坏学生”的标签.没有做到尊重学生。
12.B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r“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及教育的思想。
13.C“孟母三迁”讲述了盂母为了给孟子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4.B题干所述为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15.D德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个体性功能,主要包括生存性功能、发展性功能和享用性功能;(2)社会性功能,主要包括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以及文化功能。所以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的功能是社会性功能。
16.B影响品德发展的外部因素有: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内部因素有: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故本题选B。
17.D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 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18.C指导实践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 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结合题干,本题选C。
19.B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特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20.A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讲授法是教师通 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