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备考正在紧张的进行中,教师资格备考最最离不开的就是做题,做题可以检测你的复习程度,便于查缺补漏,目前市面上的化学学科试题少之又少,文都教师考试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及答案,希望帮助广大考生边做题边提高应试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是(  )。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操作能力

  D.教学沟通能力

  2.关于化学式计算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

  A.讲授法

  B.精讲与变式练习

  C.自学

  D.练习法

  3.某学生在室外收集了少量土样,想知道其中是否含有遇稀酸生成气体的成分,下列方法中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是(  )。

  A.用化学实验探究

  B.请教专家

  C.跟学生讨论

  D.查阅文献

  4.为了了解化学教学过程进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小测验、当堂达标检测以及课堂提问等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档案袋评价

  5.化学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化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目的性原则

  B.分类设计原则

  C.阶梯递进原则

  D.激励原则

  7.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三者均有

  8.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

  A.旧知导入

  B.实验导入

  C.问题导入

  D.直接导人

  9.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演绎

  B.归纳

  C.分类

  D.类比

  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A.谈话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讲授法

  11.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

  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12.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导入新课

  C.讲授新课

  D.总结练习

  13.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是(  )。

  A.化学与技术

  B.实验化学

  C.化学反应原理

  D.化学与生活

  14.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

  A.重视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

  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17.将一定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混合物粉末放人100 mL 4.4 mol/L的盐酸中,充分反应产生896 mL(标准状况)气体后,残留固体l.28g,过滤,滤液中无Cu2+,将滤液加水稀释到200 mL,测得其中C(H+)为0.400 mol/L,则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是(  )。

  A.2.24g

  B.3.36g

  C.5.60 g

  D.10.08 g

  18.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21.阅读下列材,回答有关问题。

  高中化学新课程由8个模块组成(见下图),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某一方面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具有怎样的特点?

  (2)举3个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

  22.下面是某教师讲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片段:

  如下图:在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约5%的双氧水.然后在每支试管中滴加2滴1 mol/L的FeCl3溶液后立即套上气球(大小相同)。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问题: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预测实验现象,并简要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3)结合该教案,谈谈化学反应原理的一般教学过程。

  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23.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X、Y、Z均是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Z2-和Z-,Y+和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单质沸点:X>Y>Z

  C.离子半径:X2->Y+>Z-

  D.原子序数:X>Y>Z

  【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案情况统计如下: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

  (2)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的错误原因。

  (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24.案例:

  下面是张老师关于“元素周期律”教学过程设计。

  【导课】由上节学习过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分类和有序排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而且以碱金属元素及卤族元素为代表进行学习之后,我们知道了同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在这基础上,再来探讨同一周期中,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呢?又是如何从金属性很强的碱金属变化到非金属性很强的卤族元素的呢?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元素周期律。

  【问题1】我们如何研究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呢?

  【学生活动】回忆、再现这几个元素族的知识及其研究方法。

  【讲解】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其实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学习元素周期律,还是要先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在初中,已经学过原子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一些基础知识.就先来回顾一下电子层的含义并介绍其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电子层模型示意图(教材第13页图1—7),给学生感性认识,更易于理解电子的分层排布。

  【学生活动】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教材第13页表1—2,并观察多媒体展示的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情况.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理解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以及电子层的符号表示方法,推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到外,依次排在能量高的电子层:

  (2)每个电子层最多排2n2个电子:

  (3)最外层≤8个电子(当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次外层≤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32。

  【问题2】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还引起了其他哪些方面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

  下面我们以前18号元素为例进行学习。那么对于前18种元素的性质,我们将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呢?

  【科学探究】学生完成教材第14页科学探究的表格l,写出元素周期表1一18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教师】完成表格2中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

  【讲解】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除1、2号元素外,最外电子层数上的电子数重复出现从1递增到8的变化,对于行与行之间元素的性质表现出来的这种规律性变化,我们就称作周期性变化。所谓周期性,就是一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某些特征重复出现,且具有其规律性。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现象或者事件具有其规律性或者是周期性变化的。例如,在生活中,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从周一到周日七天为一星期,比如今天是星期四,那么七天后还是星期四。

  【总结】请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概括结论: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教师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直接影响着元素的化合价,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预测一下这些元素的化合价呢?同时说明:由于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多都少于4个.故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表现出正价.即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正,相反,非金属元素通常得电子,化合价为负。当然,如果是几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有些元素就会表现出正化合价。……那事实上到底是不是我们预测的这样呢?现在请大家结合表格给出主要化合价,分析它们的化合价是不是跟最外层电子数目有着一定的联系?

  【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略

  【教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并引起了它们的化合价也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接下来。请大家再看看它们的原子半径,这里给出了第二、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数据。由于第一周期只有氢、无所谓变化规律,故不讨论。

  【学生观察数据并分析】略

  【教师】对于行与行之间表现出来的变化趋势,就不难发现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半径为什么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呢?同学们想想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教师讲解】同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就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那么同理,同族原子,从上而下,有效核电荷数增加不多,随着电子层数增多,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就减弱,这样原子半径就逐渐增大了。

  【总结归纳】(1)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等,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价逐渐升高,最低负价从ⅣA族开始,从一4变到一1。(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反馈练习】略

  【结课】通过探讨,我们知道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元素的性质又与原子半径有关.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个问题又该如何探讨呢?请同学们下去之后做好预习.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板书设计】略

  问题:

  (1)根据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所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2)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理论知识有什么特点与作用。

  (3)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可采用哪些学习策略。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25.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某版化学必修2教材“化学键”内容。

  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那么.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

  一、离子键

  【实验1一2】

  取一块绿豆粒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10),观察现象。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思考与交流

  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要求:

  (1)回答材料三“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1和问题2。

  (2)完成“离子键”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A项,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是以教学系统为认知对象,对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教学情境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B项,教学监控能力是指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监控的作用主要在于控制和调节,以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C项.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D项,教学沟通能力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与教材、学生、社会等各方面信息交流的能力.

  2.【答案】B。解析:对于计算的教学要注重基础性和主体性,采用精讲与变式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3.【答案】A。解析: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答案】B。解析:形成性评价就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当堂达标检测、课堂提问等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学生能否达到阶段性目标,肯定学生已有的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的措施。

  5.【答案】C。解析:化学学科教学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6.【答案】D。

  7.【答案】D。解析: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8.【答案】A。解析:旧知导入是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故本题选A。

  9.【答案】A。解析:演绎是把一般规律和原理应用于特殊与个别,以验证一般规律和原理的实用性.即从一般到特殊。故本题选A.

  10.【答案】D。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l21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11.【答案】A。解析:布置课外作业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12.【答案】C。解析:讲授新课是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

  13.【答案】C。解析: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设置6个特点不同的模块,分别是: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模块: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实验化学”模块.

  14.【答案】A。解析: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是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重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1)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特点有:课程构成内容的模块化和主题性:课程内容构成的多元化和层次性;课程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

  (2)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有:

  ①凸显模块教学特色,展现课程内容的变化;

  ②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核心化学知识的教学:

  ③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整合教学:

  ④为学生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⑤相同教学内容主题在不同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水平要求。

  22.【参考答案】

  (1)为了使三个装置起始状态一致.

  (2)热水中的气球膨胀的,空气中的气球次之,冷水中的气球膨胀最慢。判断依据是温度升高反应加快。

  (3)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过程一般是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把握程度进行分析,设计出与原理相关的实验或背景材料,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自行总结化学反应的原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诊断题

  23.【参考答案】

  (1)D。

  (2)对元素周期表不熟悉,不能根据题意推出X、Y、Z是什么元素。

  (3)由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推出,X、Y、Z分别为S、Na、F。所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X>Y,单质的沸点为Y>X>Z.离子半径:X2->Z->Y+。四、案例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概念闯的联系;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概念;抽象概念形象化,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化学理论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反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化学理论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和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

  (3)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可采用的学习策略有:概念形成策略、概念同化策略、概念图策略。

  五、教学设计题

  25.【参考答案】

  (1)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于化合物氯化钠。

  (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离子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知道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并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及培养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三)教学过程

  【视频引入】播放视频,强调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而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却有数千万种,那么元素的原子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这是我们本节书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演示】教师演示实验1—2,学生注意观察并归纳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填在学案上的表格一中。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过渡】既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非常稳定,那么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就是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1.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交流讨论】a.离子键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b.形成离子键的微粒是什么?

  c.离子键的成键本质是什么?

  【强调】成键的原因:得、失电子成为阴阳离子

  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成键的本质:静电作用(吸引和排斥)

  【课件演示】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NaCl的形成过程,让抽象变得直观。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归纳】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离子键。

  【过渡】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那什么是离子化合物呢?

  【板书】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列举如NaOH、KOH、CaO、MgO、Na2O2、Na2S、MgCl2、KI等离子化合物。

  【讨论】离子化合物包含哪些物质类别呢?形成离子键的元素有哪些?

  【归纳】离子化合物所属类别:强碱、部分活泼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盐。

  形成离子键的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I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

  【强调】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种式子——电子式.

  【板书】3.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强调】元素符号周围标最外层电子数

  【阅读】课本21页资料卡片,理解Na、Cl、Mg、S原子电子式的写法。

  【讲解】阴阳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

  【练习】写出钙离子、氟离子、氧离子的电子式。

  【投影】将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展示于投影上,由其他同学纠正。

  【过渡】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板书】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练习】1.完成投影上的选择题。

  2.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KF、Na2O、CaCl2的形成过程。

  【投影】将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展示于投影上,由其他同学纠正。

  通过纠错.得出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强调】注意事项:(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

  (2)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方向不能错);

  【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完成学案上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