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现在是考证类的热门,有的人只准备两周就轻松考过笔试,而有的人辛苦两个月却没有结果,关键是抓住学习的重点和规划。综合素质包括学生观、教师观、教育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文化素养、阅读和写作,主要题型分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文都教资小编为打算参加2022教师资格考试的小伙伴们总结了一些知识点,希望助大家一臂之力。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
A.研究者
B.促进者
C.开发者
D.建设者
2.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班上的小芳同学从来不参加学校或者是班集体组织的课外活动,作为她的老师,在和小芳谈心时首先应该( )。
A.向小芳详细说明学校或者班集体组织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
B.询问和了解小芳不参加或者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原因
C.让小芳知道参加课外活动也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D.使小芳明白自己在班集体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
4.语文课上,刘老师问学生:“雪化了变成什么?”小明同学回答:“雪化了变成了春天。”,小刚回答:“雪化了变成了水。”刘老师评价道:“小刚同学非常棒,标准答案就是水,小明的回答错误。”
试运用新课改的相关知识分析刘老师的行为。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可以总结为:促进者、建设者、开发者、研究者、社区型开放教师。
A选项,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角度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B选项,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作为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应向学生传播社会规范,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
C、D选项,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要有课程建设和开发的意识。以前老师总是习惯“教教材”,但是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做到“用教材教”。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综上所述,故此题选B。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分类。
选项A,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等特点。
选项B,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选项C,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
选项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故本题答案选择D。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新课程改革要求应当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应当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以人为本,题干中的老师面对小芳的这种情况,应先了解小芳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再进行具体处理。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4.【参考答案】
刘老师的做法是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
首先,题干中的老师只考虑标准答案,忽视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传统考试制度的不良影响。材料中学生的回答说:雪化了就变成了春天,是从季节上的变化,而老师确认为是错误的,没有看到学生的创造性。
其次,传统课程只重科学,远离生活,只重知识、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评价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学生自身的经验。材料中对于两位学生的回答老师只对回答书面答案正确的小刚进行鼓励,而直接否认小明的答案属于典型的只注重知识的表现。
最后,评价要注重发展性评价,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评价要带有激励性,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材料中的老师面对不同学生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用学生给予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肯定。